人文精神:当代美学建设之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正在讨论的“人文精神”问题,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美学界许多思潮之争,归根结蒂是现代科技主义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斗争;本文认为,中国历史有较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人文精神进行了批判、改造和更新,形成了新的人文精神传统,建国以来,政治功利主义与当今的物质功利主义造成人文精神的两度失落与危机;本文主张,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应以上述大文化背景为参照,把重建人文精神作为灵魂与核心,克服种种对人文精神的偏离,才能使美学走出低谷。

      近两年,国内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开展得如火如荼,颇为热闹,它涉及的范围早就超越了单个学科,已经成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了。

      其实,人文精神的讨论在90年代的中国出现,是有其必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它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心,也不是偶然的,它同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不直接参与人文精神的讨论〔1〕, 而主要就当代美学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思考,提出几点不一定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拓展思路。

      一

      人文精神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仅是一个当前中国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本世纪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特别是哲学、美学界思考和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

      这并非信口开河。因为本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与人自身的全面异化,深刻的精神危机和空虚,这样一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和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文精神的淡薄与失落。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人与自然相异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类具备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同时也使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同自然相异化、相对立。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掠夺,造成环境的污染,气候的改变,人口增长超过生产发展速度而素质下降,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职业病的扩大和增多……人与自然的异化也造成了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使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面临着重新受自然统治、报复和威胁的严重困境,这是一种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危机。然而,片面的物质技术文明却在五光十色的繁华外表下竭力掩盖和冲淡这种深刻的危机。

      第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全世界人民心灵上无法愈合的创伤。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先进成果在两次大战中被用来充当屠杀成千上万无辜民众的武器,给全人类造成史无前例的空前灾难;核武器和核威慑已构成足以毁灭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性;现代局部战争继续造成人类的分裂、对立和冲突。战争的恐怖和死亡的威胁仍然笼罩着人们的心灵。人类凭借高科技创造的东西现在却反过来成为威胁、毁灭人类的可怕的、强大的异己力量。但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使一些人忘却了能够毁灭人类自身的现代战争的危险。

      第三,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拜金主义的盛行。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在一定条件下,唤起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人性,窒息、扼杀、吞噬着人们的心灵,使人心变得狭窄、自私、冷酷、片面、机械、枯燥,使人与人的关系紧张、隔膜、冷淡甚至仇恨,人际缺乏精神的交流和爱的抚慰,精神上的孤独、失落、空虚感日甚一日地增加,这种人与社会的异化是从内部导致人类社会消解的强烈腐蚀剂。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力量。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最杰出的代表哈贝马斯在对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分析时指出,其最重要特点是“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2 〕,表现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形成相互依存关系,从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力形成一体化,科技更新与商品化速率加快,科技在生产力结构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和科学价值的独立来源,社会对科技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这一切,使“当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3〕。 科学技术的这种统治地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迅速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一句话,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同样,也对人们原有的哲学观、伦理观和价值观,乃至整个思想文化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和动摇。这是一种科学技术力量对人文精神的压抑。

      第五,适应着现代社会上述种种新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日益上升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一现实,哲学、人文学科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从皮尔士、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到罗素、维特根斯坦(早期)、卡尔纳普等人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逻辑)分析哲学,从布里奇曼等的操作主义到柯日布斯基等的普通语言学派,从维特根斯坦(后期)、赖尔、布莱克等人的日常语言哲学到奎因、古德曼等的逻辑实用主义,从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到库恩、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虽然兴衰更替相当快,但始终跟随着本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这一大趋势,是这一现实的理论表达。这些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以主观经验主义为基础,对传统形而上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人类极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研究排除在外,尤其反对关于世界和人生终极存在与永恒价值的追求,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永恒的精神性需求。换言之,科学主义构成了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压力和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