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特性辨析 文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不同的文艺观有不同的解释。从反映论看来,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认识生活的一种形式,其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或者说,它是借助于形象思维的。与反映论相反,文艺本体论把文艺看作是独立于社会生活的、封闭的、自足的客体,认为文艺只给人们提供一种审美体验、审美感受,文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审美特征。质言之,反映论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即文艺的他律性入手,强调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本性,并把形象性看作是文艺与其他意识形态区别的标志。文艺本体论则着眼于文艺的自律性,把文艺作为审美创造产物特有的形式看作文艺的本质特征。 在外国当代文艺学影响下,反映论对文艺特性的见解也有所发展变化。有些持反映论观点的理论家认识到,形象性只是文艺的特征之一,而不是文艺最根本的特征。文艺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具有审美特征,因此,文艺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固然这种见解比传统的观点前进了一步,但是它基本上仍从意识形态,而不是从人类的审美创造角度来考察文艺的本性,因而审美属性只被当作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附加的属性,这样便得出文艺“具有双重的本性”的结论。 实际上,我们只有从艺术的审美属性出发,才能说明文学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联系和区别。审美属性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其特质在于它不是以概念,而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感知、理智、想象等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由于以情感为中介,处于这个有机统一体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便起了质的变化,这些元素也因此具有一种新的性质和功能:首先,艺术中的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使艺术具有理性内容、认识内容和真理性。但是,艺术主要不是认识,尤其是表现艺术,主要不靠认识,而靠情感逻辑反映生活的逻辑和真理性。艺术中的理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溶注于情感之中的,但是它并不因此而失去理性内容。而艺术中的情感与理智结合后,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它不是个人的情绪的发泄,而带有理性的内容,具有普通性和真理性。其次,艺术中的想象与情感结合后,也有别于科学、哲学中的想象,它不是借助理性逻辑力量的推动,使感知上升为认识,而是凭借感情的推动,为创造形象、意境服务,旨在构建一个具有意识性的、崭新的“第二自然”。而艺术中的情感与想象结合后,失去了直接的功利性,因而不同于生活中与行为发生直接联系的、带有功利性的情感。再次,艺术不以概念为中介,却具有类似概念的内容;由于它包含于情感、想象之中,因此呈现出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在总的趋向上,它又表现出某种思想、某种真理,具有本质性的内容,这便使艺术的主导思想和基本倾向具有确定性。 审美意识结构的特点表明,文艺并不象文艺本体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个封闭的、自足的客体,而是有明显的社会性的。这就是说,艺术中的美反映了生活中的美,艺术既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又具有影响社会生活的功能。在这方面,它的确与社会科学、哲学等各类意识形态有相同之处。但是,艺术明显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之处,恰恰是它的审美属性;正是这种审美属性,规定了艺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特殊方式,并使艺术具有特殊的形态与功能,赋予艺术以明显的自律性。唯其如此,虽然社会生活的变动促使艺术或迟或早发生变化,但是艺术的变化往往不是与社会的变迁同步的,也就是说,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艺术的繁荣;这要看新的政治、经济状况是否有利于审美创造的自由发展,能否保证审美主体的独立自主性。况且,审美形式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只要它还能适应新的审美内容的要求,就并不因社会生活变迁而发生变异。这些正是艺术的自律性的表现。虽然各种意识形态都具有各自的性质和表现形态,但是它们与社会联系的方式及其功能大体上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各种意识形态的自律性要比艺术的自律性小得多。而且一般说来,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是互相适应的;只有新的意识形态与停滞不前的社会,或陈旧的意识形态与发展了的社会才不相适应,才形成张力。可是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却不完全是这样。艺术具有明显的自律性,社会生活对它的制约力却又特别强,这种制约力有时甚至变成箝制它的力量。这是因为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社会生活是艺术产生、发展的土壤,其他意识形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艺术。因此,艺术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明显形成张力,艺术的本质特征便通过种张力显示出来。艺术能否发挥其自律作用,取决于艺术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即二者之间的张力是否得到缓解。有的论者称艺术的自律与他律关系是“二律背反关系”,认为艺术既是它自身,又不是它自身,这无异于断言,在艺术的自律与他律关系中只存在矛盾性,没有统一性。显然,这并不符合艺术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了解文艺的本质特征,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艺术活动诸环节中文艺的自律与他律关系。 创作主体的两难境地 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创造,不管采用何种艺术方法,都离不开主体对现实的审美观照。由于美学观的歧异,反映论与文艺本体论对审美创造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艺术规范与思想规范的关系等问题持截然不同的见解。反映论注重文艺对生活的再现,推崇现实主义方法,强调创作主体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分析、集中、概括,要求按照生活固有的形式,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因而反映论关注社会生活和思想规范对文艺创作的制约作用,认为作家了解、熟悉生活的程度直接影响文艺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而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又与其创作能否反映历史的本质有密切关系。虽然反映论不否认作家的艺术素养与创作的关系,但是总的说来,作家的生活和思想被看作是决定文艺创作成败的基本因素;这意味着,反映论强调创作主体对客观现实和思想规范的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