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教育供给短缺的原因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连芬,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北京 100102 刘德伟,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系,北京 100102

原文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公共教育实际需求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其中,教育部门利益集团与其他部门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是导致我国公共教育供给总量性短缺的重要原因,而教育部门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是导致我国公共教育供给结构性短缺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短缺的状态,政府应该转变职能,调整财政资金投入方向;界定财政教育投入范围,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2X(2010)-05-0046(06)

      一、导言

      国运兴衰,百姓福祉,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是否有发展潜力看教育,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也是看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指出,教育的经济价值是这样体现的:人们通过对自身的投资来提高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而学校教育则是对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人们拥有的经济能力的绝大部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不是进入校门之时就已经具备;换言之,后天获得的这方面能力非同小可。其能量之大,可在根本上改变通常的储蓄与资本形成的现行标准。他们亦改变了工资结构及劳动与财产收入的相对数额。人们长期以来在经济增长、工资结构变化和个人收入变化等方面所存在的困惑,经过引进人力资本概念后,便可迎刃而解。[1]

      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更是一种社会的制度安排,属于公共物品,至少是拥挤性的公共物品。[2]更准确地说,“教育是一种‘优效型的公共物品’(merit goods),或称‘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实中的自由市场不可能保障教育服务达到一个社会理想水平,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政府提供公共教育供给是合理的选择,这不但可以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且可以增加该国的人力资本,保障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投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甚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但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一直没有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4]其中,“经济人”范式主导下的个人化决策是导致公共教育投资短缺的直接原因,利益集团的分利竞争是其组织原因。[5]因此,系统分析政府行为本质,研究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正确理解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我国公共教育供给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公共教育的实际需求的状况并没有改变。按照教育供给短缺的表现形式差异,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短缺可以分为总量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

      (一)公共教育供给的总量性短缺情况

      所谓公共教育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又称公共教育供给的绝对性短缺,具体而言,是指教育投资供给的绝对数量无法满足教育投资需求而造成的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强势发展,但公共教育相对发展滞后。1978~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2亿元增加到300670亿元,年均增长9.8%。但与此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在2.46%~3.48%的低水平上徘徊,甚至有些年份出现不进反退的现象(见表1)。

      

      表1反映出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明显偏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自1980年以来,世界平均水平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稳定在4.7%~4.9%,其中,较发达国家为4.9%~5.1%,欠发达国家为3.8%~3.9%。如果计算实际值,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总额不足美国的1/10,仅为日本的1/4。

      可以看出,无论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还是公共教育投资的绝对值,我国都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即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的总量性短缺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二)公共教育供给的结构性短缺情况

      公共教育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又称公共教育的相对性短缺,是指教育内部投资结构比例不合理而造成的短缺,既包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短缺,也包括城乡之间的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短缺。

      1.三级教育供给的结构性短缺

      近年来,我国在“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支配下,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投资的重点。如表2所示,199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比重由16.3%提高到31.2%,年均上涨接近4.5个百分点,而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入比重持续下降,分别下降了6.6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三级教育投入的不同增长速度使我国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不断向高等教育倾斜,造成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资的相对短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