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对教师发展的适切性探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100871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一个教育叙事的分析,试图探讨教育叙事的特点和作用,以说明为什么教育叙事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教师的发展,叙事可以如何用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分析表明,教育叙事不仅能够让广大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说出自己所处的困境及其意外之变,而且能够让他们重构自我,在现实的边缘拓展发展的可能空间。通过将充满“问题”的个人经验变成故事,用叙述的方式分享故事,教师们(既作为作者又作为读者)能够将“问题”外化,参与到教育“研究”之中,并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诠释共同体。由于教师职业具有价值取向、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和特殊性等特点,教育叙事特别适合教师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塑造。教育叙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重构现实的力量能够帮助教师抵制“主流故事”,创造性地型塑自己作为个体和群体的专业身份,进而获得不断发展的时空和力量。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字号: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教育各项改革项目的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中,教育叙事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方式。全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在组织教师研修活动时,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叙事的方式呈现研修内容,组织研修活动。①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也鼓励教师讲自己的故事,用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期望。不少教育研究者也开始使用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的方式对教师的生活世界进行研究。②

      那么,为什么教育叙事特别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特点,使叙事这种方式能够被用来促进其从业者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一则教育叙事的分析,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撕心裂肺的伤痛③

      政教处主任向毕业班的班主任宣布:各班预定“三好学生”候选人两名,最后确定一名,中考成绩上加10分,各班一定要严格评选,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我手里紧紧攥着候选人表格,似乎攥着几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选谁呢?我边走边想,两个名字渐渐清晰——张波和苏静伊。张波是班长,成绩年级前三名,校运动会跳远冠军,为人宽宏大度,热情周到,在学生中威信极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一定能高票当选。苏静伊则是语文科代表,成绩年级前五名,活泼开朗,多才多艺,曾在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男生女生都佩服她,深受老师们喜爱。可以说,这是众望所归的两个候选人!

      可是,赵老师的孩子赵羽怎么办?赵老师曾经暗示过。现在还考虑他吗?我又想,反正赵老师也没明说,不要因为人情面子委屈了更好的孩子。再说学校要求一定要走正规程序,把最优秀的学生选出来。想到这里,我感觉主意已定,脚下的步子也轻快了起来。

      一推门,赵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我了!“我跟主任说过了,你就直接填吧。”赵老师轻轻松松地说。我愣住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得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也行。不过我都问过了,他们都同意。”赵老师有些不耐烦了。“那我考虑考虑。”我说。赵羽差得太远了!我想对赵老师说,应该让孩子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是,我试探地说:“赵老师,你别看得太重——”“同事一场,这点面子你都不给,成不成就看你了!加上10分,他就能考上高中,不加就可能考不上。再说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不需要。”赵老师毫不客气地说。

      我也在努力说服自己,是啊,赵羽也是我的学生,而且很可能在录取线的边缘。多考走一个,我不是也很光彩吗?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可是把赵羽定为候选人,苏静伊就没希望了。没关系,苏静伊竞争不过张波,推荐上去也会被淘汰。推荐赵羽,既给了同事面子,对张波也没有影响,两全其美。于是,我怀着对苏静伊的歉疚在表格上填下了张波和赵羽的名字。赵老师接着说:“张波已经有了体育加分,又不累计加分,给了他等于浪费。”这倒是实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就把人情送到底吧。课间,我把张波叫到面前:“你有了体育加分,这次的‘三好学生’,让给别的同学吧。”张波爽快地答应了。

      班级选举前,我说:“必须在两名候选人中产生,不得另选。”然后,我停顿了一下,又含糊地说:“张波放弃了,大家可以考虑另一名同学。”投票开始了,有些孩子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表情,有人小声说:“怎么没有苏静伊?”有人回答说:“不知道,乱填吧。管他呢!”

      选票交了上来,全班44人,赵羽36票,张波8票。赵羽“堂堂正正”地当选了!我宣布了结果,但没有以往的掌声。孩子们一个个木然地坐着,教室里弥漫着灰暗压抑的气息。我感到异常难过,不敢再看孩子们的眼睛,匆匆离开了教室。

      赵老师来问了结果,高兴地说:“等我儿子考上高中,我请客!”我的心里却感到极度的愧疚和悔恨。我骂自己:你怎么能把评选当作自己的私有权利?!要知道,为了升学率,为了同事的情分,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良心,还蒙蔽了孩子纯净的心灵啊!

      我一向心态平和,睡眠很好,不管多么忙碌劳累,头一挨枕头就进入梦乡。而这天夜里,我失眠了。第二天早上,我向校长提交了一份不再担任班主任的申请书。

      这是一名班主任的教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内容结构:经历、概念和主题。④ 叙事记述了一个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事件(经历):班主任在评定三好生时受同事嘱托,将同事表现欠佳的孩子选入;事后,他⑤ 就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内心非常歉疚,并因此而辞去了班主任职务。在本叙事中,作者使用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如公平、公正、公开、人情、面子、两全其美、歉疚、悔恨、情分、良心等。叙事的主题是:在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如何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它具有教育叙事的基本形式结构要素:(1)背景(人物、时间、地点);(2)事件(评选三好学生)的开始;(3)事件的发展,各类人等(特别是赵老师和学生们)的反应,矛盾冲突时各方人员的意图和行动;(4)事件的结果(高潮——评选同事的孩子为“三好生”);(5)故事的结尾:反高潮(出乎意料的结局)——班主任递交了辞职申请书。⑥

      为了分析的方便,下面将该叙事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成三类。(1)有利于教师认识自我和世界:了解和理解自我及其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将问题外化辨识学校文化场域的复杂性和政治性。(2)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表达和自我重构: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心声,借由对话发出多重声音,寻找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可能性。(3)有利于教师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新的阐释共同体,参与教育研究。其实,在教育叙事实践中,这些作用是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的,难以如此条分缕析。教师个体的认识和认知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声音表达和自我重构,而教师个体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方式也与教师集体的发展形成相互形塑的关系。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