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问题为本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颇为引人注目。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跟传统的授课教学法比较,从理论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问题为本学习法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实施起来却也存在不少困难。本文回顾并评析了近十年来有关问题为本学习法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从概念、实施、研究成果与教师角色等方面对问题为本学习法进行了综合阐述。 一、关于问题为本学习法的概念阐释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问题为本学习法首先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物学科领域。[1]问题为本学习指的是在学习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复杂问题,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收集信息、进行探究,尝试解决问题,以此来代替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知识的组织架构,问题为本学习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而学习知识,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知识架构。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而转向主动,每位学生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小组是问题为本学习法中最常见的学习形式。作为学习策略,它运用实际生活中不良性结构问题来促使学习者进行智性探究,使他们可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可以融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目标,也可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跟他人合作学习时发展个人的理解。 综合来看,问题为本学习法的主要内涵①为: (1)问题为本学习法是一种课程,也是一个历程。作为课程,它是由精心挑选、设计的问题组成,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获得批判性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参与小组学习的技巧。作为历程,它模拟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与面临挑战时常用的系统方法。 (2)问题为本学习法是课程建构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面对实践中的问题。 (3)问题为本学习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挑战学生要“学会学习”,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对学科问题的学习。 (4)问题为本学习法是一种发展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本质复杂、结构也有缺陷,需要学生探究、收集信息和进行反思。这个过程不停变化,需要不断尝试,不存在简单、固定、公式化的“正确”答案。 (5)问题为本学习法是一种刺激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作为一个框架,问题为本学习法可以用在单元、科目和课程的教学中。 二、问题为本学习法的实施理据和步骤 从问题为本学习法的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性。Woods在1995年的著作中[2]指出,问题为本学习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素质:首先,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投身于主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而且鼓励教师作出及时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而调适教学。其次,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际可行的脉络中培养学生。最后,在以小组为基础的合作情境中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文化、发展学习者的沟通能力。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理论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内容,还可以学习思考策略。在问题为本学习法中,学生学习是围绕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问题展开的。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时,首先要辨别自己需要学什么。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把新获得的知识应用到问题中,并就自己的所学和运用的策略进行反思。[3]换句话说,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考来分析和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寻找、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在小组探究中协作和有效沟通,不断发展新的知识和技巧,最终成为持续的学习者。 由于问题为本学习法是围绕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问题是构成课程或单元的基础。学生要在定义问题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跨学科的特点使问题为本学习法充满了挑战性,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为本学习法中的学习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学生可以运用学习札记进行反思,通过亲身体会来描述自己为问题为本学习法而付出的努力,表明问题为本学习法如何挑战了自己的学习观念等,由原来的“老师教给我”而转化为“老师协助我学习”。研究者曾经用“痛苦历程”形象地阐释这个过程。② Rhem 1998年的研究提出,在问题为本学习法中,学习的目标是建构意义,而不是收集事实信息。[4]学习小组的发展是动态的,包含了独立的个人探究,学生因此可以达成更高层次的理解,学到更多知识和社交技能。问题为本学习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将原有的知识更好地付诸实施,迅速适应新的情境,并将新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例如澄清问题,达成共识,寻找、分析相关文献,报告并讨论发现,最后总结和提交解决方案等(见下图)。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