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主体角色:教师教育实践发展路径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小红,浙江工业大学 浙西分校教育系,浙江 衢州 324000 余小红(1971-),女,汉族,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原文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教师教育实践中,涉及三方主体: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本文试图对这三方主体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即高校教师由理论工作者转变为专业引领者;中小学教师由实践操作者转变为实践反思者;师范生由学习者转变为理论践行者。并就如何转变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9)03-0125-05

      实践是获取“真知”的关键性步骤,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就知识的总体而言,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教育理论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再经过专家的整理与总结,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成了书本上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但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理论知识之“流”,而不是理论知识之“源”[1]9。如果一个人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直接经验,这种理论知识是不完全的,要想取得比较完全的理论知识,就必须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2]183“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3]292-296

      从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随着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由广义的“重行”思想到具体实践活动地展开,经历一个由萌芽到产生,再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参与教师教育实践的主体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够,角色定位单一。这就直接限制了其作为“人”的主动发展,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本研究对从事教师教育实践的主体进行区分,分别是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未来教师),重点对这三方主体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以及如何扮演等问题,展开相关地研究。既从理论角度作出思考与分析,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又从实践层面加以具体展开,构建教师教育实践的新形态。

      一、高校教师由理论工作者转变为专业引领者

      转变高校教师的角色,既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通过实地介入专业实践,使自身由理论工作者转变为专业引领者。

      (一)高校教师为什么要转变角色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认定自己的社会责任是研究和传播专业理论,通过研究来推进专业理论的发展。所以,他们大多把自己的研究实践指向现有理论,通过分析比较、批判重建等一系列思维加工来实现理论的推进。但是,如果高校教师仅仅以业已形成的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往往会失去与现实对话的可能性。作为高校教师,无论是专业理论发展,还是个人学习性实践的拓展和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理解实践,和实践工作者一起来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

      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把研究对象的视野拓展到正在进行着变革,甚至显得有些无序的实践领域是十分必要的。时代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希望其扮演专业引领者这一角色。高校教师对专业的引领既包括理论方面,又包含实践层面。它是以现状为本,但又有所超越,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不断地考虑是否有作出调整与更新的可能性。高校教师通过专业实践,重新审视当前的理论,由此带来的冲击将不仅影响自身原有的理论水平,对认识整个专业理论的立足点、方法和习以为常的框架与原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将促进高校教师观念的自我更新,通过进一步深化,发现新的问题域,展开富有时代气息的创造性实践,为理论提供新的来自生动实践的养料,使实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结构式理论更新具有可能。其次,把生动的专业实践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培养了新的研究能力,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对理论与实践作出新贡献。

      (二)高校教师如何成为专业引领者——实地介入专业实践

      正是因为专业实践活动对高校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每个高校教师都要积极投身于专业实践,并充分挖掘自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潜能。当然,“实践”是本复杂的大书,它显然不同于抽象概括之后,以符号方式表达,具有条理清晰、逻辑严整特征的理论书籍。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教师如何介入实践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1.实地介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师成长为专业引领者的关键

      提倡高校教师实地介入专业实践,并不是要求他必须进入应用研究层次,对一系列操作性问题作出具体明确地回答。而是通过与中小学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或是借助于师范生参与教育实习之际,实地介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场,与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之间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多维有效互动,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层面上的交互影响和转换。一方面,理论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进行沟通与对话,“对于实践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原有实践方式和与此相关的理论进行改造的过程。这种改造有时涉及的不只是认识与观点,还包括教育信念与思想方法。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宣传自己的观点,使之普及到相关人员头脑中去的过程。”[4]160另一方面,形成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层次,“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要转化为切实的教育实践,就必须转化为学校设施、结构,管理原则与组织结构,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及其他一切学校教育的实践行为。”[4]1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