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与方法(论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长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 100037)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和而不同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取向。“和而不同”取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要点有:一、不同方法范式的存在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二、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承认各种不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价值;三、以研究能否创造出有意义的“不同”,超越自身,作为评价研究的基本标准;等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9)04-0001-07

      建设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哲学与方法论一直是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既有老一辈专家,也有青年学者。特别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大项目《民族文化传统和教育现代化》对建设中国比较教育理论,从事比较教育研究是一个有力的鼓舞和深刻的启发。

      一、“和而不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

      劳锐思指出:“事实上大部分比较教育专家在他们的工作中都在有意无意地、经常地或断断续续地从某种哲学基础出发进行比较。我们看到,他们每个人的分析,至少是建立在各自的哲学概念基础之上的。”[1]的确,比较教育离不开哲学,其根在哲学。

      中国是一个富有传统哲学智慧的国家。产生于公元前4~5世纪,甚至更早,我们先人提出的“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则是这种传统哲学智慧的代表。在第一、二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上,笔者提交的论文是《和而不同:全球化条件下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再论“和而不同: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两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和而不同”应当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现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意义以及“和而不同”之于比较教育研究哲学的意义在这里作进一步的提炼和归纳。

      (一)“和而不同”的哲学意义

      1.承认万物一体,各种事物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不同事物又分属于不同层次的相应的统一体。我们同是人类,但又分属于不同国家、民族,共生在同一个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既不同又相通。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使用的是同一种元语言,即在不同的语种中弥藏着元生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使不同国家的作者与读者相互理解,使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2.理解不同事物的存在,存在着的不同事物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变成与其他事物一样的东西,而是沿着自己的规定性,借助于外部条件,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而变化发展。

      3.人类社会的文化是人迈入世界的方式。不同的民族在长期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迈入世界的方式,即不同的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贯通着人类共同的思想、追求和理想。首先,不同民族都希望自己民族的文化获得和谐的发展,希望不同民族的文化依和而荣,更希望人类社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和谐的未来。这些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崇高理想与追求。所以,我们说,就文化发展而言,“和”是精神,差异是力量,充满和谐精神的“不同”是“和”的创造,是原事物的超越,亦是实现“和”的追求的内容。

      4.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足于自我,失却自我就没有发展,没有“和”,只有同一;同时,各种不同文化的发展需要相互的交往和沟通,需要互相学习和交流。否则,一个民族固步自封或自我中心,其文化无法进步和更新。这里就有一个坚守自我、开放交流、积极吸纳的“和”,“和而不同”是知行合一,更是一种行动。

      5.文化上的“和而不同”就是要将对“一”的追求和对“多”的创造结合在一起。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这是对“一”的追求;同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赖于有扬弃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主动完善自己民族的特质,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既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又在自己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使自己民族文化有新的发展,这是“多”的创造。

      (二)“和而不同”作为比较教育研究哲学之意涵

      比较教育之根在哲学。比较教育研究以“和而不同”作为自己的哲学,其意义是:

      1.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文明下的教育,承认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共有的

      作为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领域,教育也是人类所共生、共荣的一种必要条件。不同文明下的教育蕴含着许多共同的地方,差异的教育内含着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教育具有相通的地方,这才使交流与理解成为可能。

      2.体认和尊重各种不同文明下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下的教育,坚信不同文明下的教育是构成全球化条件下知识保存与创新的不竭源泉,坚信不同国际和地区教育的精华会促进当代比较教育的新发展。这是对世界不同教育的尊重,而不是只对西方或东方自己教育的认同。不同国家与民族教育的交流是全球化条件下的人类生活特有的方式。

      3.关注国际教育问题和世界教育的趋势,促进全球教育的发展

      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视野的国际性和意识的全球性。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怀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其国际性视野和全球性意识,关注同时代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趋势,探索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追寻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即是求“一”,促进全球教育的和谐发展。

      4.将跨文化对话作为比较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育发展——我们讲的这种比较教育理论和研究实践,是由现代中国人做的,是由中国历史文化承继和发展来的,是中外文化平等的对话和立足于本国实际,立足于世界现状的理论思考。与过去照搬苏联教育学和西方的比较教育理论不同,那里只有外国人关于教育的言说。而现在,“由于中国经济在国际场景上的影响不断增长,中国文化对全球共同体潜在的对未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中国文化的思想资源已经不可逆转地跃然出现在比较教育的舞台上。“重视文化不只是单纯的理解和对同情的解释,它更是跨地方和全球的共同体需要不断增加关联性和合作的前提条件”。[3]在比较教育理论建设中,中国话语的时代性缺席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下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而逐渐成为过去。随着时代发展,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会有更多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育对话,那将是比较教育的更大繁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