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为我们指明了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以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践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信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31个省(区、市)285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7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2]特别是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以来,确立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理念日渐成为共识,教育改革明显提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伴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1世纪之初的1000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00美元,我国社会也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更好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愿望更加强烈。党的十八大体察人民群众新期盼,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和教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从而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生之首、民生之基。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落实以上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重要方面。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的实现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2012年年底,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达到4%。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288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93%,比2010年的3.65%增加了0.28个百分点。[3]但2012年,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增幅首次低于8%。而根据财政部12月11日公布的数据,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89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94亿元,增长11.9%,比去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4]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更多。面对2012年经济下行压力和当前的财政形势,中央决心坚定不移,确保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的分析评价,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等四个方面,对各地2011年、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中央、地方共同努力,确保4%目标实现。同时,做出制度安排,防止2013年比例下滑。 (二)改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投向 从宏观和全局上看,首先要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改进教育资源的配置规则与方式,实现十八大所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要求,进一步把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真正转向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两个基本点上,实现优先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内在统一。还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定量研究4%目标实现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优先投向看,近年来,特别重视保安全、促健康、补短板。在保安全方面,国家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2年4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安全。在促健康方面,针对我国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699个县,惠及3000多万学生。在补短板方面,如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国务院2010年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2005年到2009年四年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41.4%增加到50.9%,只增长了9.5个百分点;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补短板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从2009年到2011年两年间,毛入园率就从50.9%增加到62.3%,增加了11.4个百分点。这些民生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今后,还要在以资源配置保障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三)扩大社会教育投入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加快完善体制和政策,从实际出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健全民办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等要求。这些要求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将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