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5/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9)02-0034-05 近几十年以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美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取向,多元文化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地域的不断扩张,文化多元与社会共识价值、国家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的保存与少数民族成员社会阶层流动冲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进程。 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 整个19世纪,在多种文化背景的族群组成的民族国家中,优势族群除了心理层面的种族歧视偏见外,也因为惧怕自己的权利丧失,而采取各种方式试图将非主流的少数族群同化到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即所谓的同化政策。在同化政策的推动下,少数弱势族群或因传统文化、价值的逐渐流失而融入主流价值系统。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处在各种歧视及不平等环境中的少数族群而言,一方面他们被迫与自身母体文化疏离,另一方面又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导致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上被边缘化而成为受压迫的边缘族群。以美国来说,印地安人、黑人以及后来移民于美国的少数族群便面临这样的处境。 直到20世纪60年代,少数民族民权运动席卷了拥有多种族和大量移民的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重视。为适应多元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进而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促进社会公平。 20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时各种社会运动也在风起云涌地进行着。如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旨在唤醒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歧视与剥削的黑人自觉。一方面,黑人等少数民族群体要求文化承认与认同,争取社会地位与待遇平等;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以外的某些社会弱势集团为争取本群体合法利益进行斗争。整个美国笼罩在反体制、反权威、反文化的气氛中。一时间几乎彻底瓦解了60年代在美国盛极一时的帕森斯结构功能论“共识整合”的强国理念。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急欲与现代性社会决裂的后现代社会思潮。这种后现代思潮强相对于现代,它强调去中心、反主流,承认差异和追求多元。 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文化多元主义逐渐在美国社会受到广泛重视,反映在教育领域,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20世纪7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在美国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社会运动和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 二、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及其诉求 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指出的那样,“传统复杂性的简单化主要在于,传统的人大多生活在特殊而有边界的地方——村落社区,在那里,他们与同样命运的少数人一起生活、劳动、拜神、繁衍家庭和社会。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更便宜、更安全的旅行和交往手段的巨大增长,以及时空测量方法的更加精确化,人们逐渐能够体验到时空互相分离和具体地点的脱离,这使得社会交流跨越时空限制而走向繁荣兴旺成为可能”。[1]随着几百年间移民迁移、战争和政治运动,随着人类迁移工具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这一系列原因,使得美国的人口组成结构迅速改变,西方国家的单一民族国家理想日渐式微。绝大多数的国家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民族国家,而代之以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得现代民族国家几乎都成为了多元文化社会,文化多样性成为各个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特征。这种多民族的人口构成成为了这些国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社会现实基础。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大国。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直至20世纪初。最初建立的北美13州,基本上都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同时由于黑奴贸易使得黑人作为非洲裔人最大的群体来到美洲。从20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的移民来到美国。 作为美国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多元文化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学者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事情:1)一种思想或概念,说明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例如属于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或特殊者的那些群体,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平等的思想;2)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3)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说明它努力去实现的理想目标——例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歧视——在人类社会中短期内不能完全取得的,需要一个过程。[2]显然,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目的在于改变整体学校的环境,使来自不同种族与族群、不同性别的学生、身心残障学生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改革运动。 多元文化教育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进而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社会公平。正如沃特森在《多元文化主义》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让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机会均等,反对任何以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他因素为理由的歧视。[3]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是西方民权运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其主要的诉求在于解决民族权利和政治平等问题。由于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他因素的原因而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希望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运动与主流社会的群体在政治上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