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选择: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时代迫切呼唤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当前国家发展、国际竞争、人民期盼都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教育质量在思想认识上得到高度重视,但在实践中标准不完善、监测不到位、保障不得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判断全国的教育质量以及一个省市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众口不一,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行动。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教育质量标准的缺失。为此,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和评价依据。

       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在相关章节中分别提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层级、类别的总体教育质量标准或其关键的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念。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上看,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国际共同趋势。标准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起点和依据,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改革策略之一。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很多教育标准。欧盟于2000年5月发表了《欧盟学校教育质量报告——16项质量指标》,这是监控其成员国学校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英美各自强化了结果导向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印度则继续完善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质量保障国家标准体系。国际上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主要包括学生评估标准、课程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标准或原则、教育产品标准、教育机构办学标准等,这些标准强调以课程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发达国家政府希望通过制定高标准、实施绩效问责制、运用评估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家庭和社会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等。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更有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方面,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基于标准,提升教育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标准是学习者、学校、区域和国家教育质量提升的起点和评价的依据。在标准缺失的语境下,去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犹如迷雾行舟,难免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方向、动力和支撑,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以指导和规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当前教育不公平的焦点在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包括教师教学水平和校长管理水平等人力方面的不均衡,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津贴补贴等财力方面的不均衡以及校舍、教学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物力方面的不均衡,等等。如果能够建立起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让全国所有区域、学校和教师在统一标准的指引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全国统一标准,确保所有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经费等达标,从而保障底线的公平;二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实现区域、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尤其是稀缺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三是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效能,确保教育结果的公平。

       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国际上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分析,我们认为,尽管各国具体的标准体系千差万别,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即以结果为导向、以可应用为目标、以可测量为原则、以提高质量为宗旨。这些基本原则,在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时,可以作为参考。

      (一)以结果为导向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概念,其内涵在不断拓展的过程之中。从最初简单地用成绩来标示质量,到后来用认知、做事、社会性活动和做人等全面结果反映教育质量,显示了人们对教育质量认识的不断深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质量监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趋势(TIMSS)等,都重点包含了教育结果的评价。

      发达国家由于教育发展比较均衡,教育条件已经不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因此,教育质量标准多以结果为导向。2010年3月13日,美国教育部公布了重新授权《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改革蓝本,该蓝本就多次提出要以结果为导向,要求各州所制定或采用的教育标准能够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

      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教育质量标准制定上存在着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重分数轻能力、重硬件轻软件,教育标准重点放在教育质量的外围保障条件上,比如办学条件中的校舍、图书、师生比等,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等软件关注不够。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需要超越成绩这一单一指标,强调教育的民主性、社会性和可应用性,用认知、做事、社会性活动和做人等全面结果反映教育质量。在教育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上,要以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强调教育在促进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情感发展以及帮助他们树立负责任的公民应有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公平地让学习者获得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