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3-0208-08 教育小说源于德语“bildungsroman”一词。在西方,教育小说一般以年轻主人公的道德、心理和智慧发展为主题,叙述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具有某种教益和惩戒性质。教育小说随着地域、时期的不同,对于叙述主题“少年成长”或“学校教育”各有偏重,因此又常与“educational novel”、“apprenticeship novel”或“initiation novel”等名词交互通用。中国自古有“诗化教育”和“故事化教育”的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小说”主要是受西方的启示。教育小说这一语词在清末传入中国后,一直没有被严格界定。人们往往把阅读对象主要针对儿童、学生,题材方面主要反映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小说都冠之以教育小说。清末民初,大量外国教育小说经译介进入国人视野,这些小说的译介,同时承载了倡导新小说和传播新教育思想两种使命。它们在为国人提供外国读物的同时,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导入了中国,并在中国传播。 一、教育小说的译介 1.背景 外国教育小说在清末民初进入中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概括地说其译介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动力: 首先,教育小说的译介肇始于小说界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梁启超等人极力推崇和引介西学,并将小说置放在配合政治改革的思想启蒙位置加以倡导和呼吁。梁启超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①而译介西方小说可以补旧小说之弊,并起到“开启民智”、“保国保种”、“救国图强”的作用。在他们的积极倡言下,这些主张引起文坛与思想界的极大共鸣。一批具有开启民智、启蒙大众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学者,将目光投向西方,开始译介西方小说。林纾(1852~1924)翻译的外国小说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其所译介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1899年一经刊行即引起轰动,一时之间文人学士争说“茶花女”。受此刺激,林纾又译介了一系列域外小说。林译小说以其脍炙人口的古文笔法,为中国读者提供了独具魅力与品格的翻译小说范例,并以事实印证了时贤对西方小说积极意义的充分肯定。20世纪初,西方小说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译介外国小说之风盛极一时。教育小说即是此时乘欧风美雨进入中国的文化舶来品。晚清翻译文学中,教育小说是与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等同时萌发和勃兴的小说门类,都是不同于中国古代小说的新小说类型,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 其次,外国教育小说的译介还受新教育发展的召唤。20世纪初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两部学堂章程的颁布,特别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使全国出现了兴学热潮,新式学堂大量涌现。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革中国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外国教育小说的译介,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新式学堂需要与儿童生活相近的新式读物。当时就有人指出:“今之学生鲜有能看小说者(指高等小学以下言)……今后著译家,所当留意,宜专出一种小说,足备学生之观摩……其旨趣,则取积极的,毋取消极的,以足鼓舞儿童之兴趣,启发儿童之智识,培养儿童之德性为主……如是则足辅教育之不及。而学校中购之,平时可为讲谈用,大考可为奖赏用。”②这里虽然没有出现教育小说一词,但显然是指向教育小说并倡导教育小说的“著译”的。教师、学生是教育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随着新学堂的兴办,这个群体日益庞大。对“教育小说”的需求,成为推动一批文人学者投身译介工作的主要动力。 再者,近代报刊、书局的出现和繁荣与小说界革命、新教育的兴起之间存在着互生互动的关系。尤其是近代报刊,与近代小说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近代小说的主要载体。近代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然后再由书局出版单行本的。以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作品为例,他的16部中长篇和全部短篇小说,除《恨海》一部是先出版单行本外,其他均是先在报刊上发表,然后结集出版的。在当时,各报刊为吸引读者、增大销量,争相刊载小说,其中译介小说占了很大比例,教育小说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门类。如《小说林》、《绣像小说》都明确地把教育小说作为征稿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翻译教育小说特别青睐的是那些主要针对教育界的专业期刊,如《教育世界》在办刊的几年中,一直积极译介外国教育小说。《教育杂志》从办刊之初就以较高稿酬向包天笑约稿,请他“写一种教育小说,或是儿童小说,要长篇的,可以在《教育杂志》上连期登载”。但译者受此委托后,“当时意识中实在空无所有,那就不能不乞灵于西方文化界了”③,便选译了《馨儿就学记》,以译充著,满足了商务的条件。随后《教育杂志》登载了一系列外国教育小说。 随着报刊书局在近代中国的出现,晚清稿费制度开始建立,小说稿酬不菲。包天笑初期翻译的《三千里寻亲记》和《铁世界》,两部小说共计四、五万字,得了一百元版权费,按他自己的话说“可以代几个月的家用”④。1907年《小说林》刊登的一则“募集小说”的启事中称:“本社募集各种著译家庭、社会、教育、科学、理想、侦探、军事小说……入选者分别等差,润笔从丰致送:甲等每千字五元,乙等每千字三元,丙等每千字二元。”⑤小说作品成了一种文化商品,教育小说是其中一个门类,必然会成为驱使一些译者的动力。正是在各方面积极倡导及各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教育小说”的译介在晚清出现并在清末民初文坛上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