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5—0155—07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在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教育学研究的反思、总结,并对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方法论的视角对教育学整体研究的特点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该文认为,21世纪初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态势,即“引入复杂科学”、“推崇教育叙事”、“跨越专业边界”、“走向‘教育实践”’、“寻求‘本土理论’”。[1] 《得形而忘意——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一文归纳出当前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即“批判性”研究、移植性研究及教育学科学术的“建设性”研究;同时,该文又指出,应确立中国是教育研究应关注的基点、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学的生命所在的理念。[2] 还有学者认为,当前教育学研究存在着三大悖论:教育学研究中的“说”—“做”问题、分支学科之间的“分”—“合”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我”—“他”问题。需要矫正教育学中只“说”(教育)不“做”(研究)的偏颇现象,克服各分支学科过于强调独自与独特而忽视相互关联与合作的痼疾,警惕研究中对西方话语的尊崇抑或在中西之间相互“套解”的倾向。[3] 石中英教授认为,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本质主义,树立新的反本质主义的知识观,走向新的反本质主义的认识之路。而对教育基本理论自身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特点,探究其对今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启示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文本进行梳理、研究、分析认为,当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呈现出四个特点,这对今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有五个方面的启示,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关怀生命——生命教育兴起 在国家大力倡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治国方略的指导和影响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近几年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怀生命。以敬畏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为主旨的理论研究成为热点,相关的研究文章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1999—2007年)的论文共计2116篇,其中1999—2000年40篇,2000—2001年61篇,2001—2002年96篇,2002—2003年162篇,2003—2004年253篇,2004—2005年348篇,2005—2006年535篇,2006—2007年621篇。 近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重视生命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一文从生命的视角对教育学安身立命的立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关注生命是教育学的基本立场。[4] 《论“类生命”与“‘类生命’教育”》一文对当前的生命教育的研究进行反思,从人类生命发展的轨迹预测了生命教育的“类生命”走向,明确指出“‘类生命’教育”是当前生命教育的理想选择,正确理解“类生命”和“‘类生命’教育”的内涵对促进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5] 《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一文认为,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入人的活生生的生命。[6] 这些生命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而且拓宽了生命教育研究的视阈,也为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促进生命教育的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关注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生命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关注生命教育实践的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实践服务是生命教育的另一特点。《基础教育之本:保护和依托儿童学习的生命自然》一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认清教育的本体和它的真正主体的核心是明确教育的生命机制:人之教育是一种精神生命的成长现象,它最终和基本上依靠学习者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不因外部因素的强大和权威,如行政介入、师道尊严或教者的一厢情愿而有所改变”。[7] 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管理原则应是依托自然激扬生命。还有学者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生命存在的现象。因此,学校教育应以自身教育、他人教育、自然教育和宇宙教育为理论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学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采用阅读赏析、实践体验、随机通达等教学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8] 的确,在这个彰显生命价值的时代,教育应该超越应试教育、超越功利、超越狭隘与短视,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不断引导他们超越生命极限、挖掘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生境界,不断追求并实现美好的生活。教育应关怀学生的生命,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