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8)03-0077-07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影响我国师生关系思想的最主要因素,使我国师生关系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迈向了现代,确立了一些崭新的、革命性的观点。由于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师生关系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取得统一的认识和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故研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弄清我国师生关系思想发展历史,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有益于解决现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学术界对这个具有重要价值的问题几乎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拟就相关问题略作论述,以供参考。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在中国的传播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批判传统教育理论不顾儿童个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不断变化之需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强调儿童中心;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即做中学;认为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过程,主张师生平等。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虽然较早,但其影响由于杜威的访华才达到高潮。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于1919年4月30日来华,先后在十三个省进行了数百场讲学。其讲演被迅速汇编成讲演集出版,并成为畅销书,他的主要教育论著也被迅速翻译出版,各大教育杂志连篇累牍地发表介绍杜威思想的文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精神也被吸收进了当时国人编著的教育学书籍中。与此同时,杜威的弟子如陶行知、陈鹤琴、胡适、蒋梦麟等及一些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如梅贻琦、张伯苓、罗炳之、蔡元培、张宗麟、舒新城、陈独秀等,都大力传播杜威的教育思想。此外,孟禄、克伯屈等分别于1921年和1927年来华讲学和调研,他们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直接指导中国当时的教育改革。 可以说,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师生关系思想起着最重大影响作用的时期。当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西方其他一些教育家如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很难对我国当时师生关系思想的渊源作绝对清晰的划分,但其中主要体现的还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这也符合当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席卷整个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二、我国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思想 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们对师生关系的有关问题发表了不少看法或观点,最主要的有以下一些: (一)新型师生关系思想的起点:批判旧教育,破除旧观念 第一,批判旧教育中的师道尊严。人们对于旧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批判大多是从对师道尊严的批判开始的,因为旧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思想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张宗麟认为过分的师威会影响学生学习、限制儿童个性发展、养成阿谀逢迎的行为,因此大声疾呼:“打倒师威,建设师爱!”①陶行知认为,“大人赐给小孩子的,是一个恐怖的世界……书呆的世界、残酷的世界、奴隶的世界。”②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在旧教育中,教师是令学生恐怖的权威,学生成了教师的奴隶。 第二,认为旧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在旧教育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恽代英在1924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从前的教育对儿童是“一味的压抑,一味的阻止”,以至于“现在的一般人,办事能力不很丰富,遇有事情发生,不能措置裕如”③。这些批评一语中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对学生压抑,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三,批判师生关系的隔膜。认为在旧教育中,“先生是统治者,学生是被统治者,彼此间渐渐地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和坚厚难除的隔膜。”④ 当然,中国传统教育的情况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只重视教师的权威,实际上很多人也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融洽,故他们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也有片面之处。 (二)师生关系理念:强调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为中心 1、主张以儿童为本位。在1919年10月的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案——《请废止教育宗旨宣布教育本义案》中指出,“今后之教育应觉悟人应如何教,所谓儿童本位教育是也。”⑤ 这是我国第一次把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写进正式的文件中,表明儿童本位思想当时已经在教育理论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主张以儿童为本位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以儿童为本位是世界潮流所趋,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二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不是别人,乃是学生”⑥,故应以学生为本位。三是认为“教育的历程,必须依照儿童发展的历程,所以教育必须以儿童为本位。所谓以儿童为本位,就是不以儿童为工具。儿童是人,是未成熟的正在发展的人”⑦。把学生看成是未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人,这是比较科学的学生观。 2、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处于指导与协助的地位。有人指出新教育的首要特征就是“儿童中心”,认为儿童是现代教育与教师的引导者,校舍、学程、教育方法、教师等“没有不以儿童的兴趣与努力为中心的;他们都是为儿童而存在”,教师要“退居在后面,看儿童生活着,生长着;在需要的时候,方去帮助他们”⑧。这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反动。尽管当时也有一些人看到了儿童中心主义的缺点,但认为这些缺点“与新兴学校对教育革命的贡献相对比时,实在是小不可言”⑨,认为要革除旧教育观念,就必须提倡以儿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