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教学理论革新的时代背景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定仁 西北师大教科所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学改革问题。5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引起教学理论、观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形成学派林立,新潮迭起的局面,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那么,推动各个国家教学改革的直接原因何在?各种新的教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看清教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正确地吸收各种新的教学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增强参与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在这场空前的教学改革的背后,既有教育外部的社会因素和历史背景,也存在着教育内部的客观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但是,推动各国进行教学改革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空间技术及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这次技术革命来势迅猛,使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总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数量几乎每10年就翻一翻。截止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90%是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还将翻一翻。由于知识总量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这种知识量扩充的无限性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的矛盾、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与教材相对稳定性的矛盾,形成对教育的严峻挑战。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何制订课程计划、编写教材,处理好现代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一方面,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研究的课题越来越专,出现许多分支学科。另一方面,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一体化和综合性越来越显著。不但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而且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之间也相互渗透。不但各科知识之间互相渗透,而且科学方法也互相移植。例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横断学科,运筹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等软科学,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综合和分化,这种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就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设置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以适应现代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学生具备广博雄厚的知识基础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以适应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各生产部门,改变着生产力的各要素,使劳动过程中必备的三要素有了新的特点:一是生产工具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愈来愈自动化、微机化;二是劳动对象在综合利用天然原材料外,又出现了人造合成材料;三是劳动者本身逐步从直接劳动的过程中游离出来,脑力劳动的成份日益加重。据国外学者对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的分析,在蒸汽机时代,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约占90%,脑力劳动约占10%;在内燃机、电动机广泛使用的时代,体力劳动约占60%,脑力劳动约占40%;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部门,体力劳动约占10%,脑力劳动约占90%。现在这些国家职工的总人数中,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职工早已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职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之下,不仅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社会劳动的分工也得以重新调整,使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走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据统计,美国1960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2%,第二产业占34.5%,第三产业占57.3%;到1980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第二产业占21%,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77%[1]。社会劳动的重新分工,证明了马克思所说的:“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2]。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生产的不断变革,就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怎样加快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延长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使学校既能培养各种高级和中级科学技术人才,又能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熟练劳动力;怎样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改变旧的教育观念,使人终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工作变换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新的技术革命对教育发生着重大影响。由于我们现行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产物,因此,在这场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改革教育现状,建设新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理论已刻不容缓。

      二

      当前,除了科技革命对教育发生重大影响之外,国际间的竞争形势,加速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处于密切联系之中,它产生于社会需要并通过培养人为社会服务。社会的发展积极制约着教育,教育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说,20世纪以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成为主要议题的话,那么,进入本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了,世界各国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关注着教育的革新和发展,并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称强争霸的战略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