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即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日本当代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青少年道德现状是道德教育改革的直接动因。探讨日本道德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树立道德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分析道德现状,进行道德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日本道德教育 改革 启示 如果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第一次教育改革,二战结束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那么,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教育改革就称为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构思于70年代,80年代骤然加快了步伐。从1984年8月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于1985年6月、1986年4月、1987年4月、1987年8月四次递交了关于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之后,又于1987年10月递交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方略——教育改革推行大纲》。从此加快了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中,道德教育改革是此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入地分析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道德教育改革。同时,对比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长处和不足,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由于其道德教育很好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培养了一代日本人,对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现实,对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既是一股巨大的动力,又是一种强烈的挑战。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日本道德现状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令日本朝野关注。为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日本正在积极进行道德教育改革。探析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1 成功的历史经验为日本当代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性的参考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的,而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过去,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曾把国家置于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统治之下,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二战结束后,在战争留下的废墟上,日本人民渴望重建家园,同时,日本政府迫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在美国占领军的帮助下,开始摈弃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道德教育模式,建立了主权在民和重建日本家园等道德教育内容。适宜的道德教育,符合了日本的国情,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合格的公民。如主权在民的教育,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教育原则,它对于结束日本千百年来的皇国民思想,使国民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禁锢,确立资本主义公民人格意义重大。战后的《新宪法》规定,国民基本人权“不受妨碍”、“不可侵犯”、“全体国民作为个人都受到尊重”,并且有权享受思想、信仰、集会、结社、言论及出版自由。《新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人们的行动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它保证了国民的基本权利,使国民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享受民主、自由,积极发挥个人的才智,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格一员。这种教育否定了封建的道德教育内容,即从战前的尊皇教育转向了尊重个人价值、行使个人权利的教育,从战前的国家主义教育,转向了保护公民权利的教育。再如重建日本家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在战败后的日本国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发了人们重建家园的热情和干劲,因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思想上的保证作用和先导作用。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说:“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高超的教育程度成了战败复兴的巨大的力量。”[1]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也曾说过:“资源小国的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家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2] 1.2 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是道德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日本的道德教育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从世界范围上看,国际教育组织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了对道德教育改革极大的热情和莫大的关注。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的社会人士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的国际大会中指出:“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3]1989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因而体现了全世界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决不能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如新加坡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前总理李光耀1982年在华人农历春节献词中,明确号召新加坡人要发扬传统儒家伦理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内容,他将之概括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并视为每个新加坡人都应谨行的八种美德,以此来诊治当代国民中那些单纯追求个人一己私利、享乐主义的病症。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也都于80年代纷纷实施教育改革。 在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洪流中,日本政府对教育改革极为重视。教育改革同政府的财政改革、行政改革一道,并列为全国的三大改革。政府首脑中曾根首相亲自指挥教育改革,并设立专门的教育改革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80年代末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日本国际形象的变化,日本持续地开展着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改革不象前一次改革那样模仿美国,而是根据日本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东西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这次改革是在终身教育思潮和人道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展开的,它致力于促进日本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自由化、国际化、多样化和信息化。其实质在于寻找既能培养适应高科技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发挥创造性、独立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途径。日本教育改革目标有三项内容:一是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二是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力戒放纵、无秩序和不负责任;三是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把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可见,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育目标,实际上为日本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规定性的参考框架。三项目标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国家、人的发展与人类各方面的因素,对教育应追求的人格因素进行了具体界定,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可资操作实施的思想基础。三项目标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无疑也是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