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合主义:历史、挑战与未来

作 者:
刘倩 

作者简介:
刘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学习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8 期

字号:

      一、统合主义的历史脉络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统合主义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政治哲学和基督教传统。在古代西方世界,一个共同的观念是:国家被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按照不同的功能组织社会,社会组织应受国家规制,以此来巩固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这种社会有机体理论在中世纪的教会组织(层级性和统一性)和手工业行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罗马帝国的灭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绝对主义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瓦解、替代了封建时代的统合主义。但是,欧洲的天主教教义和民族主义哲学延续了统合主义的基本主题:对和谐、一致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天主教认为社会应统一于基督的爱和公正;民族主义则强调个体对民族利益的服从和牺牲,从而使社会结为一体。尽管罗马天主教保留了许多反动的观念,如利奥十三世在1891年颁布的《教皇通谕》中,反对实现平等,但同时也寻求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框架下实现和谐。这使得统合主义在那些处于政治谱系“右端”的地方也能够被接受。此外,工人阶级和工团主义的出现,以及社会民主学家们都对统合主义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推广做了大量的努力。

      如果说丰富的理论渊源为统合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延续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那么,真正让统合主义受到广泛关注和采纳则源于其宣称为人们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外提供了一种替代性选择。在19世纪晚期,统合主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意识形态,它的阶级和谐(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国家团结(相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利益冲突和竞争)原则为其赢得了广泛的支持。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带来的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幻灭,促使统合主义从意识形态的追求发展成真正的实践。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合主义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得到发展。在欧洲,统合主义的因素被不同程度地整合到政府结构和政治过程之中。在波兰、希腊、奥地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德国,统合主义主要是作为控制国家经济、加强独裁统治的工具;而在瑞典、挪威、丹麦、瑞士、荷兰等北欧国家,统合主义已体现出其代表功能,促成国家、资本家与工人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在拉丁美洲,统合主义广泛地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之中。在文化上,天主教和伊比利亚传统提供了与统合主义相契合的思想资源;在组织上,传统的教会、军事集团和寡头集团等为统合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此外,在一些较为激进的地区,代表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统一组织也被纳入统合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重建的任务、国际贸易竞争的激烈、内部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都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统合主义在欧洲的实践。一方面,欧洲内部形成一个共同的意愿,即在战后重建中消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歧,使二者团结起来;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有化削弱了企业的力量,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产生了一个较为平衡的权力关系,使统合主义制度安排下的合作成为可能。可以说,统合主义的出现,是对正在出现的“组织”化资本主义的回应。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西方的福利国家陷入困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作为现代福利制度基础的统合主义。保守主义力量重新抬头,统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沉寂下来。不过,作为一种理论,新统合主义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新统合主义强调政府通过与相关利益者直接对话、谈判和协商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新统合主义关注利益的代表与协调,强调国家在其中的积极角色,并重视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冷战的结束和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统合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洲呈现出再度复兴的态势,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和政府与公民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另外,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研究的深入,尤其是统合主义在比较政治学研究方面的广泛运用,学者们开始将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探讨统合主义与其他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结合的可能性。在东亚国家,统合主义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儒家思想中重视团体、强调和谐、避免冲突的主张有利于统合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的需要、民族主义的诉求以及健全的官僚体制,都使研究者们看到了统合主义模式发展的巨大空间。此外,Paul S.Adam还将伊斯兰教和非洲的氏族、家族关系以及南亚的佛教看做统合主义的渊源,作为其发展统合主义的文化基础。在努力将统合主义普适化的过程中,统合主义者甚至宣称,21世纪将是统合主义的世纪。

      二、统合主义:挑战与机遇

      尽管统合主义确实表现出与不同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强大力量,但统合主义是否真的如其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大受欢迎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事实上,由于受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统合主义往往成为一个“自我否定的概念”,缺乏充分的政治合法性和规范基础的支持[1]。一方面,很少国家会明确宣称自己是统合主义的;另一方面,一些实际上奉行统合主义的国家,往往需要借助宗教或民族主义的力量来进行宣传和动员。尤其在面临自由主义的强劲势头时,不仅统合主义的普适化显得长路漫漫,就算要巩固现有的阵地亦是困难重重。就其主张而言,统合主义可以说具备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气质:它对利益政治的关注,对国家具有自身偏好和利益的承认,以及它对利益集团双重角色的分析都表明,它努力从现实出发寻找解决利益冲突、实现阶级和谐的方案。而它试图通过国家与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之间的谈判、协商来促成阶级间稳固、有序的合作关系,从而化解结构性的利益冲突,也表达了它对现实政治的希望。统合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描述,确实向社会展示了新的机会。但统合主义能否有效地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并真正成为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替代选择,则只能由实践来作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