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和现场指导技术等方法做为干预手段,探讨干预条件下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学科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个研究选取19名小学五年级教师为被试,其中实验组教师9名,对照组教师10名,与此相对应,实验班共9个班291名学生,对照班共7个班226名学生。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干预训练,结果表明:(1)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和现场指导技术做为三种干预手段,能明显地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2)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会促进其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最终会显著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也会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师对其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调节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师资培训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在国家教委有关基金的资助下,对这一课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 在先期研究中,我们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根据其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管理、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性和对职业发展的意识。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环境因素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也有明显的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能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提出这个概念的核心问题。我们在理论构想上认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然而,要证实这一点,需要我们进行因果性的实验研究,仅凭相关分析是不足以确认这个结论的。 本研究试图研究在干预条件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关系,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短期内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借以分析它对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20名小学五年级教师为被试,其中实验组教师10名(5名语文教师,5名数学教师),对照组教师10名。在实验过程中,一名实验组教师因家庭原因,中途退出实验。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 组别人平均平均年龄性 别 教育水平 数年龄教龄范围男 女中师 大学 实验组 9 29.11 7.79 21~351 8 7 2 控制组 1031.92 9.99 23~381 9 8 2 与此相对应,本研究中实验班共9个班291名学生,对照班共7个班226名学生(注:有3个对照班中的语文、数学教师均为对照组教师)。 二、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教育干预性实验研究。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其设计模式如下: 表2 实验设计模式 实验阶段 一二三四 五 实验组前测O1X1X12 X23 后测O2 控制组前测O3 后测O4 *注:X代表实验处理,其下标代表干预方法,即1表示角色改变技术,2表示教学反馈技术,3表示现场指导技术 三、研究工具的选择 1.测量工具 本研究共使用三种测量工具,具体地说: A.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量表。本量表是我们在前期研究中编订的,其中包含七个维度:即计划与准备性(SR1)、课堂的组织性(SR2)、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SR3)、沟通性(SR4)、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SR5)、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SR6)和职业发展性(SR7),整个量表共71道题,采用五级评定。具体地说:计划与准备性,即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组织性,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与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沟通性,即教师努力地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纠正;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上,因此,教学监控能力水平高的教师必然会非常认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指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仔细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上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职业发展性指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与期望。前期制订和使用的结果表明,这个量表具有很高的构想效度和同质性信度。其信度和效度参数分别见表3、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