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情报工作的若干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志远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危机与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社会对教育情报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教育情报工作也面临着若干危机和挑战。

      1.教育情报理论研究与实践出现了“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暂时停顿的现象,是低一级的发展达到最大限度而高一级的发展尚未形成的暂时停止前进的现象。10年来,我国教育情报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建网的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之后,出现了欲进不能的高原现象。一方面,教育情报理论特别是在方法论的研究上尚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情报工作仍停留在经验与感性认识上。原因之一是没有有效地吸收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例如,文献计量学是整个情报学方法论工具和理论体系基础,包括引文分析在内的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1]但在教育情报界却用之甚少。至于近几年在文献计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报计量学,我们基本上还未涉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年来,我们忙于网络的构建,而忽略了对情报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情报服务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第一,在网络运行上还处于较松散的状态,缺乏全网或局部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第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教育情报资源建设还相当落后,许多有价值的基本文献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还未做到基本文献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和计算机化,情报技术还相当落后;第三,以经过加工的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情报研究还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教育情报学理论的匮乏也不足为奇,因为作为其母学科的教育学和情报学目前也在经历着一场危机,“巨大的分支学科与脆弱的理论体系的反差”[2]就是这种危机的一个例证。

      2.情报机构合并,情报人员流失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6届国际教育大会以教育情报为主题,并在给各国教育部的第71号建议中提出建立教育情报机构和网络。1985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关于建立全国教育情报交流网的文件中,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教科所成立教育情报机构,组建情报网络。10年后的今天,组建起来的情报机构有些却被撤消或被合并。有些情报机构虽未被撤消或合并,或由于其负责人同时被委以其他重任,致使情报机构被架空,或借开发创收名义,情报室负责人搞起旅馆等服务业致使情报机构名存实亡。

      情报人员的流失,特别是骨干人员的流失则更为严重。他们或者由于情报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者由于其他职业的吸引力而离开了情报工作,致使本来是以人工网络为支撑的我国教育情报网蒙受巨大损失。许多在职的情报人员也由于多种原因而心神不定。这些决不是危言耸听,仅中央教科所情报室从1989年以来就有10余人流失。

      3.国家至今还未制定发展中国教育科学情报事业的有关政策

      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早在1987年举行的全国教育情报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教育情报工作。”在1994年4月举行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全国第二次教育科研工作座谈会上,王明达同志提出要在九十年代健全全国教育科学情报网,逐步加强和完善中央一级教育情报资料中心的建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对于我国教育科学情报事业,国家至今仍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未制定相应的情报政策,未给予专门拨款。

      4.中国教育情报界至今还没有自己的理论刊物

      任何一个学术组织或一门学科要想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就必须有自己的学术刊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无自己的学术刊物是一门学科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没有学术刊物,有关学科建设的论文或无法发表,或散见在其他杂志上,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就某一或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切磋甚至争鸣,不能及时交流各地的经验,更不能有效、快速传递有关全网统一部署或统一规划的信息。自1983年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情报会议以来,我国教育情报界有关教育情报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有数百篇。但由于未系统发表,不能相互沟通,结果多是谈经验或感想的低层次的重复。在论文的撰写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不加注明,造成你的文章好象是我的,我的文章又好象是你的这种千篇一面的局面。当然,在众多的论文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由于这些优秀论文未在一起发表,未能形成合力,未能使外界充分听到我们这支队伍前进的脚步声,有时不能不给人以在实践上轰轰烈烈、在理论探讨上万马齐喑的印象。

      5.中国教育情报网忽略了教学研究这一重要领域

      中国教育情报网力求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其依托基础是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这里所谈的教育研究机械既包括教育科研机构又包括教学研究机构。实际上,将近一半的省、区的教研与教科研同在一个机构,其他省市自治区是分开的,而我们的教育情报机构是设在教科所的。显然,许多省、市、区的教研机构未纳入我们的网络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情报网的一大缺憾。这与国际上的界定相悖。在国际教育研究界,一般不分所谓的教研和教科研,一律称之为教育研究(educational research),而在研究中,更多的则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我国,人们往往认为教育科研要高于教学研究,并形成了两分天下的局面。我国教育情报界受制于这种划分习惯影响,因此产生了网络不全的现实和在服务方向上的偏差。我们在建网初期提出的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研究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方向近年来有所变化:在为决策服务和为研究服务上强调过多,而忽视了为广大教师服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育情报若不为教师服务,就失去了它的最大用户,从而也就失去了它的发展动力和存在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