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内外环境变幻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战略部署突出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对新时期推动国民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贯彻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战略,需要结合人口教育发展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发展规划;这就要求及时准确地把握中国人口教育发展的特征与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决策。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以下简称“七普”公报),为了解全国人口教育发展状况提供了最新的权威性数据。本文以“七普”公报数据为基础,同时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巴罗(Barro,R.)和李(Lee,J.-W.)整理发布的世界主要国家人口教育数据(以下简称“Barro-Lee数据”)进行分析①。Barro-Lee数据以各国历次人口普查和主要抽样调查结果为基础,对1950年以来各国分年龄段的人口教育状况进行了统计和拟合估计,并在调整各国教育体系年限设置、各时期人口教育完成情况(如“辍学”)和年龄别人口死亡率的基础上,对未开展调查的年份进行了插值和预测。经过反复应用和检验,目前该数据已更新到第三版,数据的质量和国际可比性得到了印证。[1] 本文利用这些数据,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第一,现阶段中国人口教育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通过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人口教育状况、教育发展轨迹,评估当前中国人口教育状况与新时期发展目标的差距。第二,中国人口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障碍是什么?结合各级教育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各省教育发展状况,探讨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第三,如何在人口变动的新形势和新常态下促进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纵向考察我国人口教育发展历程、横向比较与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的差异,为全面了解我国人口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新的知识与信息。通过剖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特征、科学评估教育发展进程具有参考意义,有望为制定有效的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一、中国人口教育发展现状 “七普”公报汇总了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教育状况,并对比了最近两次普查期间人口教育水平的变化。这是目前最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全国教育统计信息,为了解我国人口教育发展现状、回顾和评估过去十年间的教育发展进程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人口教育水平与发展速度 “七普”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按照通用的学制年限标准,约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水平。与十年前相比,这一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3年。与年龄较大的人口相比,年轻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随时间提升的幅度也更大。“七普”公报信息显示,2020年全国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5年,比十年前提高了1.08年。[2]这些数据表明,得益于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扩张,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状况在持续改善;较年轻的队列在其中受益更多,人均教育水平相对更高。在调整学制年限设置的差异与变化,以及各级教育的实际完成情况等因素影响后,Barro-Lee数据的估算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8.99年)比2010年增长0.74年,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1950年)同一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5倍。 纵观人口教育发展历程,近几十年来,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呈近似线性的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年均增长幅度在0.1年左右;也即,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致每10年增长1年。从人均教育水平历时变动的具体轨迹来看,1975-198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速最快,5年间增幅达0.91年,这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恢复后补偿性的教育发展有关。其余时间,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幅度基本保持在每5年增长0.3-0.7年的水平;也即,年均增幅在0.06-0.14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速明显放缓,前20年累计增长1.2年。这可能与相应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有关。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中处于正规教育年龄的青年人口比重下降、教育水平偏低的中年人占比上升,由此减缓了整体教育发展速度,稀释了教育发展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教育水平的提升效应。
图1 1950-2020年中国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变动轨迹 资料来源:Barro-Lee数据。 (二)世界各国人口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世界各国中,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走在前列,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参照。对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有助于总结人口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全面认识和评估我国人口教育发展进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