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关素质教育的话题在教育界成为热点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成有信教授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也先后两次就“素质教育”及其相关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北京市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北京市宣武区部分小学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素质的科学界定,素质的内容与结构,素质观与发展观、教育观的关系,素质教育及其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以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实践的热点问题的背景与意义等问题。现择要综述如下。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和本体任务,表明只有发挥了教育的本体功能,才能发挥其社会功能;只有发展了人的素质,才可能培养出各种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以前,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本体任务被忽视,教育的其它社会功能也被忽视。改革开放之后,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肯定,但仍然没有达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本体任务的境界。这样,在注重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时候,又过多地突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忽略了教育只有通过培养出高素质的各种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今,教育第一线的同志、教育理论界的同志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提出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并展开讨论和实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超越了片面突出政治和只重视为经济服务,离开受教育者素质的发展而造就人才的误区。形象地说,即是走出了忽略炼出好的原钢,却希冀造出各种好钢材的误区。现在整个教育界,包括教育理论界、教育第一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都看到这个问题,共同要走出误区,这是我国教育走向繁荣的前兆。这一步走好了,我国的教育就大有前途。 2.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中小学整体改革的中心和主题。同时,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进一步认清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以及明确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克服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现代化作为一种后发型的现代化,其相对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过的弯路,并直接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这种优势要成为现实,就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可能发挥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而这也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真正含义。 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展开对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 二、素质与素质教育 讨论中,与会者对什么是素质和什么是素质教育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中所讲的素质,是遗传素质,它既是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知识、能力、品质等的获得、发展和形成有赖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但素质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能力和品质本身,而是它们发展和提高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人的素质主要指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素”与“质”(因素与质地),即人区别于其他任何生命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人发展为人,是人可教育为人的物质前提、条件和基础。目前社会上对“素质”一词的使用很滥,什么军事素质、政治素质、技术素质、道德素质……但教育界不可滥用。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军事的、政治的等分门别类的素质,它们只是在人的作为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教育和训练的具体结果。不能把素质与教育和训练的结晶——社会职业的素质混为一谈,不能把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混为一谈。因此,严格说来,素质可以发展,但素质不能教育。素质教育提出的本意是很好的,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并不科学。如果把它理解为发展素质的教育,则是可取的。即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素质,特别是基础教育更应该如此。 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但不能离开知识,素质不等于能力,但也不能脱离能力,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是人们自身比较稳定的、带有原发状态的东西,对基础教育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角度规范教育,而不仅仅是从社会角度,它是以人、受教育者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以劳动力为出发点的。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而言,它是人才的基础教育,而不是人才教育。 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这个概念,过去更多地指人生理、心理的状态,但现在具有了较多的社会因素。因此,素质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就是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弄一些“花架子”。 第四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它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核心,强调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个性发展。 第五种观点主张,教育中所讲的素质,来源于心理学所讲的先天素质,但又有不同的涵义。作为教育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智慧、道德、审美性的系统整合。而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