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发展的四大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院长助理(100875)。

原文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德、日两国依靠教育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站起,这已经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被视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双轮——科技与管理——与教育的“血肉”关系,更是强化了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四大趋势中,也可略见端倪。

      趋势之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教育规模的扩展之快是人们不曾预期的。仅以1960年到1975年这十五年为例,便可了解教育数量扩大的速度。在这十五年间,全世界学生入学率扩大了70%多,教师人数增长了一倍,成人的受教育人数亦增加了30%多。教育何以能大面积、高速度地发展呢?首要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以及增长人口中内具的年龄分布。从1960—1975年,世界人口每年约以2%的速度增长。由1960年的30亿增长到1975年的40多亿。在此期间,适龄入学(包括学院)人数高达35%(占总人口的比例),这就形成了要求教育数量扩大的巨大力量。其次,教育规模的扩大受到了政治——社会联合体的支持。这种联合体目睹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新生独立阶层的兴起。同时,民主化信条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亦为教育规模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育上的民主化被理解为能自由地进入教育机构而不受阻碍。当然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受到了大众的拥护。第三,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和明确。因接受教育而在经济上获益和在其他方面获得特权,这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相应,人们对进入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培训的需要也就随之增长。第四,与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教育规模扩大的领导责任。该组织从其建立之日起就开始倡导成人教育活动。其中,海地(Haiti)玛比尔谷计划(the Marbial Valley Project)、从1967年开始的世界年度识字节(theAnnual World Literaly Day)以及1954年发动的普及初等教育运动(该运动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计划为高潮)等,都具有先导和首创的作用和意义。

      趋势之二:超越学校教育

      在大多数国家,教育(Education)被视为是学校教育(schooling)的同义语。在一种持续稳定的社会,即在一种今天与昨天无异,而明天又与今天没有太大不同的社会说两者相同是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未来只不过是昨天的重复,那么教育也就不过是一种学习过去经验的活动。学校的任务,就是保存文化和传递人们所熟悉的已被接受的知识。尤其是,3R 课程(Reading、Writing、Arithmatic)成为向学生教授的主要内容。相应地,教育被限制在富有之家。唯有这种家庭才能允许他们的孩子花上差不多20年的时间呆在学校学习而不做其他事情。直到本世纪初,在工业化国家,甚至更晚一些时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仅仅意味着正规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对那些能负担得起时间和费用的家庭敞开大门,而这部分家庭只占社会人口的少数。尽管有民主化教育运动以及教育机会平等的宪法规定、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学校教育被高贵人物所垄断的现象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素质学校(quality sclhool)专门为迎合富有者所设,而一般学校则向大众敞开。此外,学校文凭和大学证书在个体和社会限里所获得的魔力,更强化了教育与学校教育等同的意识。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教育的概念开始扩展了。它越出了与正规教育相关的物质场所。其内容则渗透了各种教育形式、方法和学习类型。第一项重大变化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普通教育包括大众高中和人民大学等。成人职业培训则包括学徒制、工人在职和岗位培训、高级训练、专题讲座、管理课程、座谈会、讨论会(seminar)及其他形式的讨论会等。教育概念的第二个变化是,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得到发展。那些被学校教育拒之门外的人,因经济原因而中途辍学的人和技术老化的人都可以从非正规教育中得到补偿。与此相应的是,涌现出了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计划及农民培训和教育规划,并且还为居住在远离教育中心的人和希望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的人准备了适宜的课程。可见,教育概念很大程度上由学校教育向普遍的学习扩展了。它成了一种发生在除了中小学、大专院校教室之外的其他场所(如家中、教堂、寺庙、清真寺、操场、游乐场、工地、俱乐部、文化中心等)的学习活动。而且,学习的手段也从教师、教材和课程扩展到其他的媒介上(如报纸、图书、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广播电视、收音机、剧院以及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等)。

      教育内涵的变化何以发生呢?首要的原因是学校已不能充分地满足个人的学习需要。而学校组织机构、课程及学科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恰可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之不足,它能满足个人多方面的需要。个体的学习方法,时间安排都很灵活。学习时间表也非全日制的。这是与正规的学习教育不同的。此外,学校系统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达致其有限的数量目标。在发展中国家,总的说来,学校还不能保证大多数儿童完成四年的初等教育。超越学校教育的第三个原因是:学校的课程模式和教学的分级分层化倾向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图景。罗马俱乐部所作的《学无止境》指出了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它包括了人口、粮食、污染、能源和资源的问题群。面对这些问题,教育应作相应的变革。那种只能使人们理解固定的过去的经验的学习体系,理所当然地应予以超越。当前所需要的是帮助人们理解变化中的现在的学习体系。在过去,学校是通过一种“维持性学习”的方略来完成教育任务的。而现在所需要的既是预期性的,又是参与性的学习方略。学习必须是预期性的,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和控制未来。譬如,对今天的青年儿童来说,当其在十年或二十年后进入劳动市场时,如果70%的工作是新的话。那么,今天的学习就必须能够帮助他们能预期和训练那仍未被实践过的工作。学习是参与性的、这是在如下意义上说的:学习不象是在学校那样是分层分级的,而是社会学习。这些变化,正被各种非正规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兴起所促进。对绝大多数贫困国家来说,对旧有教育界限的超越,无疑会为这些国家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