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提倡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千方百计为市场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获得生机活力的关键。但是,教育究竟如何为市场经济服务,在具体运作中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需要实事求是地作一番思考。 一、教育与市场经济,两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它们既约束于共同的总目标,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原材料、交通、能源、基础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实行宏观调控。但对于大批的独立经营的企业来说,要求生产诸要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资金来源、产品销售流通和价格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行各业等都必须按照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进行配置。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机动灵活的调节,促进经济高速健康地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的诸要素是:教育方针、教育发展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招生考试、人才分配等。上述诸要素,毫无疑问应当明确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总目标服务。但是诸要素的配置和调整并不都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在上述诸方面都必须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法律的制约,并且必须按照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来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即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情况变化而上下波动,往往偏离价值。生产者按市场价格的起伏来指导其生产和销售,以谋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是按照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来自发调节,使供求逐步趋于平衡。近年来,我国市场价格波动激烈,特别是生活资料的涨幅居高不下,更显示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教育事业涉及亿万人民的利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育人环境和秩序。在对学生的收费上,不能够“随行就市”地体现出市场经营行为,加重学生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应由政府负责,结合争取社会赞助,而不应任意提高对学生的收费标准。在这里,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和调节作用理所当然是被排斥的。 但是目前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忽视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仿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办学,用高收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其中也不乏以谋利为目的的办学者。出现了“谁出钱,谁上学”,“多出钱,上好学”等现象,把办学、办教育商品化。这种情况下,虽然表现上呈现出“优质优价”、“平等公正”的生源和财源开发,实际上却扭曲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属性,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造成了思想混乱,并打破了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最终必将降低教育质量,降低人才的素质以及整个国民素质,从而背离了教育方针。 二、国民素质的提高呈渐进性,必然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与市场调节的灵活性不相一致。 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因为资金流通愈快,利润就愈高。产出以及流通周期尽量缩短,回收利率愈快愈好。商品生产者往往着眼于眼前和近期利益,但是人才的培养受教育规律的制约,需要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特别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往往需要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奏效。因此,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更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规划和宏观调控,而不受市场调节的制约。近代和现代发达国家和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都以高度的注意力把教育放在百年大计的战略地位,对于发展教育的诸要素的配置,由政府出面给予立法的、财政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保障,不受市场短期行为制约,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与此相反,在我国建国以来曾经几度在教育上出现过的“盲目冒进”现象,违背教育规律,过早地实施“消灭文盲”、“普及初中”、“普及高中”等脱离实际的作法,名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实则阻碍和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是变化多端的,随着市场的热点变化而忽起忽落。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需要的大多是应用型的中、低层次的专业人才。教育既要注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善于应变的复合型人才,更应着眼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经济建设对教育的需求千头万绪,教育必须全面统筹安排与之相适应。同时教育还要重视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培养政治、哲学、文化、艺术、环保、人口管理等方面人才。基础学科和精神文明领域内的人才需求,不容易通过市场的供需反映出来,例如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人才需求,就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不受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但是,这类人才作用却涉及社会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归根到底影响整体国民素质和现代化的水平,是不可缺或的。“重理轻文”的教育方针和结构,亦是不可取的。不论是理工科人才或社会科学人才,如果社会一旦发现某一方面的人才缺或,迫使教育部门不得不回过头来“补课”,往往已为时过迟,事实上,任何一方面人才的短缺,都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依靠有经验的专家自下而上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参照国际经验,高瞻远瞩地全面甚至超前进行统筹规划,而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只着眼于现时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忽略教育合理的布局,以及全面的发展,后果是十分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