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8)02-0143-06 “自律”与“他律”原是康德在伦理学中的用语。它们的本来意思指的是道德价值的根据在哪里,在人自身或人之外?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自主地为自己的意志立法,它是人完善自我实现自由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谓“他律”是指行为者的意志是由主体理性以外的因素决定,如受制于环境、制度、神意等。也就是说,在人类的道德行为中,往往离不开“自律”和“他律”这两个方面的制约和左右。不过,虽然自律与他律成为道德构成和建设中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可是,由于康德认为:“意志的自律构成全部道德法则的唯一原理,也构成遵守这些法则的全部责任的唯一原理。相反,在任意选择的意志中存在的他律,不仅不可能成为任何义务的根基,反而与有关义务的原理以及意志的道德性格格不入,背道而驰”[1]164,所以,就他的本来意思来看,恐怕还是更看重自律的作用。或者说,道德主体不懈的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更有利于道德建设。 由于“自律”和“他律”涉及某一事物自身的特征、规律和其他事物的影响、左右之间的关系,所以被人们广泛运用在伦理学之外的许多领域。自然,文学的“自律”与“他律”也成为多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 我国最早在文学领域谈论到“自律”和“他律”的应该是王国维。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曾经说到,《红楼梦》与《桃花扇》虽然都表现了人的厌世解脱之情绪,可是,《桃花扇》之解脱,不是真解脱。原因是:“《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2]10也就是说,由于《桃花扇》是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所谓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在于政治、历史等等,而不像《红楼梦》之在于人生的悲欢离合,所以,文学价值比不了后者。当然,我们就《红楼梦》与《桃花扇》艺术成就之高低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予以比较,可是,王国维的角度一定程度上也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参照。或者说,“自律”与“他律”应该也是说明文学价值的主要维度之一。 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自律”和“他律”呢? 在我看来,所谓文学的“自律”,即文学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其中,文学应有的目的、追求,它应有的文本形态和功能作用等,都要受制于其本性的支配。而文学的“他律”,指的是文学还要受到文学本性之外的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支配,即按照其他社会因素的要求去生成和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文学是独立的,它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所以它会根据自己的本性进行自己的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文学又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中,所以,它又免不了被有关的社会因素所左右。自然,“自律”与“他律”也就成为文学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不可回避的两种力量。 可以说,文学在其产生之日起,就面对着“自律”和“他律”的困扰,一方面,作家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另一方面,这种感受、体验和理解又往往可能为社会的某种要求所支配,从而,作家“自己”的成分和比例也就有着多与少的差异。换句话说,有些创作,阼家的“自己”是充分的、高扬的,而有些创作,作家的“自己”则是打折的甚至丧失的。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两首民歌,一是远古的《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尧何力于我也!”一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五谷丰登图》:“稻粒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赶冬瓜。一幅丰产图,跃进农民画。”就前者而言,由于它表现了人的显示自由、不受束缚的品性,所以,虽然简单,却能够受到人们的肯定。而后者虽然也表现了人的能耐,可由于受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左右,这种能耐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虚假性,所以,并不会为人们所肯定,自然,其价值也就远远不如前者了。也可以说,由于《击壤歌》更多地显示了文学的自律,而《五谷丰登图》更多地表现了文学的他律,所以,二者比较起来,还是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 而且,由于文学的本性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所以,如何在创作中更好地显示这样的特性,实际上也就与文学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因为,其他社会因素对文学的制约、左右往往突出和强调的是其他方面的价值——如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以及现代的“文学为政治服务”,这时候的文学往往承担着服务的任务,扮演着工具的角色,自然不可能着力于自己本性的实现。所以,他律的过分强调和过分强大是不利于文学的创造性和文学价值的实现的。 当然,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往往要集中于作家身上,并且是由作家在创作中具体处理和显示的。从作家来说,他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自然,他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影响。可是,受到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影响是一方面,而是否为之束缚和左右却是又一方面。我们找不到不受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作家和文本,但是我们又看到,有些作家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突破社会时代和文化政治的制约,表现出自己对于社会时代和文化政治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来,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蕴藉。而有些作家却是被时代、政治和文化所左右,虽然其作品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可时过境迁之后,人们却可能不再喜爱这样的作品,或者说,它再难给人以心灵的蕴藉。纵观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哪一部不是对既有文化、政治进行了这样那样的突破呢?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它们对既有政治和文化制约的突破,才显示了一种自由的品格,显示了人类创造自身生活的努力,因而能够跻身经典的行列。所以,虽然自律与他律是文学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两种力量,可只有在自律能够充分时,文学价值才会突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