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I512.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07)03—0085—06 20世纪20年代中期,托洛茨基(1879—1940)的文艺思想对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鲁迅也给过很高评价。后来,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被曲解了,被抛弃了,致使许多人对它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现在政治是非逐渐澄清,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重新研究和评价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据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可知,他的文艺思想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一、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问题:所谓“无产阶级文化”是不存在的 无产阶级文化问题,是托洛茨基论述得最多的问题。这是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文艺界,进行过一场围绕文化性质问题的大论战。1923年诞生的“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简称“莫普”)和1925年成立的“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俄普”),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口头上挂着革命的词句,自我标榜是无产阶级作家,正在创造真正无产阶级的艺术,从而排斥其他文艺工作者,大搞宗派主义。另外,成立于1917年10月的“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简称“拉普”),在波格丹诺夫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也“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偷贩着资产阶级的反动观点”(列宁语)。他们否定一切文化传统,企图建立一种纯粹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文化”,而且还想用实验室的方法,培养“无产阶级作家”。这种错误的文艺思潮和小团体活动,一直延续到1932年“拉普”被解散、苏联作家协会成立。 在以上背景下,苏联《真理报》和其他一些报刊,围绕现阶段的文化性质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广泛、自由地讨论。文化部门还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就此展开论争。托洛茨基当时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委员,对文艺问题向来比较关注,所以在这场论战中他也发表了几篇文章,参加过一些座谈会,表述对无产阶级文化的观点。 托洛茨基认为,从当时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工人阶级的历史情况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来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文化。在他看来,“无产阶级文化”是纯粹反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意识的文化,而那些表现了农民、知识分子革命思想情感的文艺,只能算作“同路人”的文艺、“新文艺”,或称之为“社会主义文艺”。那么,为什么现在不存在、将来也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文化呢?他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的: 首先是不可能。托洛茨基认为,从无产阶级的历史情况看,它是一无所有的被剥削阶级,没有文化。所以,过去根本不可能创造出无产阶级文化。他以论战的口吻说:“他们(指论敌)认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无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政权,因此将创造无产阶级的文化。但是资产阶级是富有的阶级,因而是有教养的阶级。当资产阶级在形式上掌握政权以前,已经存在资产阶级文化。……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无产阶级是一无所有的被剥削阶级,因而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工人阶级在文化上非常落后,大多数工人不大识字,甚至完全是文盲。仅此一点,就成了这条道路上的最大障碍。”[1](P159)他还进一步发挥,说:无产阶级之所以在没有文化的条件下去用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社会,正是因为资产阶级不允许它去掌握文化”[1](P582)。 其次是顾不上。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是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的。这是因为,“社会革命的年代是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年代,那时破坏比建设占着更大的位置。无论如何,无产阶级本身的主要精力将用于夺取政权,保持政权,巩固政权,以及为了生存和进一步斗争的迫切需要而运用这个政权。正是这样一个革命时期,使这个有计划的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1](P378)当然,托洛茨基也承认,当时苏联已有“社会主义科学院、红色教授”以及一些内容进步的文学作品;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着提倡识字、扫除文盲的运动,“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文学开始复苏”[2](P683)等等。但这一切,都因其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的比重过小,而不能称之为“无产阶级文化”。当时主要的工作是吸收、掌握已有文化中的必需的要素。但“这种掌握还不是创造、即不是新的文化珍品的创造,而只是进行创造的前提”,是一个“文化学习阶段”[2](P666),所以不可能创造出整个无产阶级的文化。托洛茨基还认为:“要使文学复苏,必须要有休整。”但是由于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严重存在,这样的时刻是不可能持久的。到那时,“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进行总动员,重新武装起来”,这“对于文学以及一般艺术创作是不适宜的”,“枪炮轰鸣,诗神沉默”,“十月革命直接的行动扼杀了文学,诗人和艺术家沉默了。”[2](P683)就是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仍会处于阶级斗争和战争之中,根本顾不上创造无产阶级文化。 最后是没基础。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要把社会推向前进,逐步达到无阶级的社会;革命愈发展,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愈削弱,最后使原来的各阶级人群归于大同。到这时,既然无产阶级不存在了,当然也就彻底丧失了无产阶级文化的基础。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也就不再是无产阶级的文化了。他的具体说法是这样的:“随着文化的普及,……随着这个过程所取得的成就,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将会减弱,因而无产阶级文化的基础也会消失”。“无产阶级专政的解放作用就在于,它是为建立无阶级的社会和创造全社会一致的文化扫清道路和奠定基础”,“新文化出现的可能性愈来愈大,这种文化将愈来愈少地带阶级性质”[2](P673)。他明确指出: “由此应当得出这样一个一般的结论,即无产阶级文化不仅现在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有;惋惜这一点确实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正是为了永远结束阶级文化,为全人类文化开辟道路”[2](P668)。总之,“无产阶级的文化和无产阶级的艺术是决不会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