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英、美、法、日、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展开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国际教师教育标准研制的热潮及其背景,比较并归纳了各国各地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理念,探讨了各国各地区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制定和施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研究本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原则,选取美国、英国、法国、亚洲国家日本等四个国家作为对象;根据文化相似性原则选取中国香港、新加坡作为案例;根据教育体制的传承可比性选取俄罗斯作为典型,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照与依据。

      一、国际教师教育标准研制的背景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有多种原因驱动各国日益重视教师教育的质量,纷纷研制教师教育课程或专业标准,比如各国的政治、经济因素、教师教育的传统等等,但概而言之,基本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长期以来都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明确说明。自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在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教师”、“教师素质”、“教师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构成了教育研究的最大领域,教师专业化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1986年,美国的卡耐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明日之教师》两个报告,强调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日本早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1]在英国,80年代末确立了旨在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即校本培训)模式。同时,为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化,各国纷纷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或出台教师教育指导性文件。

      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教师和教师专业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报告。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2005年10月25日至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国际教师教育论坛”,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二)基础教育质量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的要求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的质量改革也将教师教育定位在教学专业化的方向上。各国纷纷认识到,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培训的专业性,对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美国自从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全社会开始高度关注公共教育的质量。为了消除学校教育的“平庸”,美国各州都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改组学校,提高标准,加强教学效能评定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这次改革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全美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 America's Future, NCTAF)由此强调指出教师教育的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其报告中宣称:1)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2)改革学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选拔和留住优秀的教师;3)学校只有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改革才能成功。[2]实践的教训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再一次昭示:教师才是解决美国教育问题的答案。所以,近二十年,美国始终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来认识教师教育改革的意义,并把教师教育改革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心,使得教师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保守党政府开展了重构有效学校运动,诸如:更为集权化控制的国家课程(甚至教学法);财政管理下放学校;削弱地方教育局的权力;引入准市场机制,通过颁布考试成绩和督导报告给学校加压;给予家长教育选择权利,发布学校差异报告等等。迫于这些压力,学校检查自身学术成就状况,顺应学校效能的观念与实践。与此同时,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都以这种“有效性”来衡量。为“有效学校”生产“有效教师”,教师培训署支持和采用了“重构学校运动”的所有政策措施,增加新教师的教学压力、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定,以及教师绩效的评价,甚至出台全国性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标准框架,如全国校长专业资格(NPQH)、全国教师培训课程。

      此外,在德、法、日等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改革也引起了对教师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

      (三)社会发展对传统教师教育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教育本身的改革,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于学校特别是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日益复杂,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家庭的学生日益增多,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变革日益加快,要求教师教育帮助教师们做好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学生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