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预测

作 者:

作者简介: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本文使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公共教育经费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到2010年,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可以达到4.11%的水平;从需求角度看,比例应该达到3.99%。因此,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定在4%是适宜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8)02-0154-15

      一、引言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而人力资本的有效开发以及高深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发明创造关键在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非常注重教育对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巨大推动作用,先后提出“教育强国”和“教育优先发展”等教育理念,并落实在教育发展规划中。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但是,到2000年这一比例仍没有达到4%,实际上仅为2.58%。200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90%的水平,但是离4%的目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尽管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教育发展目标相比,在规模、质量、类型等诸多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未能完全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等教育质量不高。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一目标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完全一样,只是在时间上推延了10年。2000年未能实现的目标到2010年是否能够达到?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另外,按照“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经费总需求预计是多少?从需求角度看,财政性教育经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与4%的目标是否一致?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国际比较的方法,利用计量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能力以及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等供给因素为依据,估算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以下简称“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从而预测政府对教育财政的供给能力;并利用统计和计量模型两种方法,以教育发展目标为依据,估算财政性教育经费需求占GDP的比例。

      二、世界教育投资比例的基本状况

      (一)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力资本理论得以充分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相信教育可以通过提高整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纷纷增加对教育的投资规模。在整个60年代中,世界教育投资比例的增长非常迅速,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0%和42%。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萧条,使得世界教育投资比例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20世纪80年代,世界教育投资比例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了降低的趋势,不过降低幅度不大。[1]

      2006年7月,世界银行根据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总值(GNI)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分为四组:低收入国家(875美元以下);中低收入国家(876~346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3466~10725美元);高收入国家(10726美元以上)。表1给出的是1975~2002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统计显示:(1)高收入国家的变化趋势明显。1975~1990年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从1990年以后,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1975年以来,比值在5.3%上下浮动。(2)中高收入国家的总体变化趋势与高收入国家基本一致。1975年以来,比值在4.3%上下浮动。(3)中低收入国家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波动频繁,规律性不强。1975年以来,比值在3.6%上下浮动。(4)低收入国家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波动也很频繁。1975年以来,比值在3.2%上下浮动。

      (二)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就越大。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按算术平均值计算还是按照中位数计算,公共教育投资比例都是高收入国家最高,其次是中高收入国家,再其次是中低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国家最低。同样的规律也表现在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上: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就越高,政府就越是有相对充裕的财力投资于教育。经济实力还体现在教育发展的目标上,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期望值就越高。

      

      以上的统计描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教育投资水平的显著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对公共教育投资比例进行国际比较,采用国际平均水平做标准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是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其方法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本文将采用计量回归的方法来计算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能力、财政支出结构、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率的条件下,各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平均状况。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供给预测

      (一)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计量回归分析

      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共教育投资的比例。那么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究竟应该多大才合适?这一问题在理论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在实际中各国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中一般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而进行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比较,首先要选定衡量公共教育投资水平的指标。国际上通常用一个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该国公共教育投资水平的指标。本文将采用这一指标,试图通过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分析我国目前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相对状况以及这一比例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增长潜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