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0209(2008)(01-0005 09 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的和社会文化的过程。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马丁·卡诺伊(Martin Carnoy)在其《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如果说知识是全球化的基本要素,那么全球化对知识的传播也应有着深远的影响。”[1](P14)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正在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关于教育全球化的理论探讨尽管成果很多,但在很多重要理论问题上却一直少有进展。全球化在教育界似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人都津津乐道的时髦话语,而不是一个科学概念。纵观今天的社会现实,无论从什么角度说,对教育的全球化进行深入探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教育全球化:困难的定义与真实的体验 “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难界定的概念之一。自1985年莱维特(Theodre Levitt)提出“全球化”这个概念以来,尽管其早已成为学界和大众媒体中最流行的话语之一,但中外众多学者和学派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仍各有不同,抑或大相径庭,甚至有学者干脆否认这一概念的真实性。在理解和界定“教育全球化”的问题上,教育学界一直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使得“教育全球化”成为所有全球化概念中最为飘忽的一个概念,不仅其内涵和外延模糊,而且与“教育国际化”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未能厘清,以至于有些学者甚至也对这一概念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所谓“全球化”实际上不过是“全球主义(globalism)”的一种想象[2]。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概念难以界定清楚,西方教育学者大多只是将全球化和教育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或者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研究教育问题,或者是研究教育对全球化的作用,而较少直接论述教育的全球化问题,甚至连“教育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或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这样的表述方式也较少使用。那么,这是否说明教育全球化的确是一个虚假概念呢?就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而言,我们恐怕很难因为这一问题的复杂和艰深而否认其真实性。 就抽象的理论定义而言,全球化是让人如此捉摸不定;而从我们的切身体验出发,它却又是这样的真实而具体。或许正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不是我们定义全球化,而是“全球化定义我们这个时代”[3](P1)。且不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欧盟提高纺织品关税给我国纺织业的冲击,就看那些林林总总、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也可说明全球化实乃名不虚传。在近些年来《财富》杂志的排名和世界银行的年度发展报告中,世界百强经济单位往往有半数是像通用、索尼这样的跨国公司(国家也算作一个经济单位与大公司并列比较,公司统计其销售额,国家则统计其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劳务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实,不仅中国厨师出现在海外的中餐馆,而且西方的英语教师和技术人员也开始来中国竞争岗位。在国际关系方面,国际关系体系日益联系紧密,其对各国国内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在社会生活领域,不仅电视、电影和音乐等迅速的全球流行给了我们一种实实在在的全球化感觉,而且同一的科学技术还给了我们越来越相似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更是缔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此外,还有无所不在的全球化英语,全球越来越相似的城市面影,甚至玩具和食品也越来越相似。麦当劳和肯德基遍布中国,中国的玩具也出口到很多国家。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在传统社会中从未有过的。 就教育全球化来说,情况亦是如此。自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欧洲产生之后,这样一种教育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就开始伴随着资本、宗教等物质和精神的世界流动而散播全球。我们或许可以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及其在全球的散播看作教育全球化的开端与主线。正是从这里开始,我们日益看到了一个全球相似的知识分类体系和学校课程体系,看到了世界各国相似的学位体系甚至相似的学位授予仪式,看到了各国教育界相似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全民教育等教育理念对人类教育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这么多全球共同的教育任务,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艾滋病等健康问题教育;人类似乎也从来没有共同面对这么多相似的教育问题,不论什么社会制度什么文化传统,各国学校都陷入道德教育疲弱的困境;无论学业负担是重是轻,青少年中都弥漫着普遍的厌学情绪。此外,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去国外留学都日益受到青睐,留学生呈现出全球性的增长态势①。学生因就学和就业的跨国流动也让我们越来越说不准学校到底是在为哪一国培养人才。与此同时,各国教师间的国际交流也日益便捷和频繁,教师们不仅可以去别国旅行和进修,而且通过国际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别国学校的网页或与别国同行交流对话。我们还在世界范围内看到了相似且互相模仿的各国教育改革,不仅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发达国家也在研究和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验。各类国际组织资助的跨国教育研究和教育发展项目,也为教育学者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个超越国界的教育科学,它使得各国的教育科学工作者日益分享着同样的概念体系、同样的方法论基础、同样的话语生产,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教育全球化进程。 不仅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全球化特征,而且社会生活中的一般教育现象也表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我们感受最为突出的一个全球化领域。这一领域的全球化对各国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强大的。一部好莱坞电影或一本日本漫画可以在一年之内风靡全球几乎每个角落。当无数中国人着迷于王小丫程式化的提问时,他们或许多数都不知道这样的节目与美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印度的《百万大赢家》等节目是何等的相似,而这两档电视节目都是一家英国公司制作的。文化传媒全球化带来可以直接感觉到的结果之一就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即使在西双版纳某个游人罕至的小村寨,你也会发现牛仔裤早就取代了筒裙。至于大中城市里的麦当劳、星巴克之类,以及年轻人热衷的西方节日,那就更不用说了。生活方式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众世界观的全球化,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也都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这些思想观念的改变又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发生改变,而且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影响着长辈。社会生活的全球化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个人日常生活视域的空前扩大。无论是生活在北京的一名政治家还是在云南山区的一名农民,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和认识水平上来理解和谈论远在德国北部召开的G8峰会,好像它就发生在身边。这些切身的体验都告诉我们,我们的生长发展已经处在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时空框架中了,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全球化的时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