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券制度的推行必须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思路

      张琳

      基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可以分离的思想,弗里德曼提出了教育券制度的构想,教育券制度的提出被认为是既能增进教育产品供给的效率,也有助于改进教育产品供给公平的一项制度。然而,作者认为,尽管教育券制度在增进教育公平和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我国暂不具备通过实施教育券制度来提高效率、增进公平的条件,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对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我国学校的产权结构制度制约着教育券制度的实施效果;我国教育产品的“卖方”市场状态致使实施教育券制度难以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我国教育对象在学校之间较大的转移难度使实施教育券制度提高效率的目标难以实现。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我国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教育券制度的推行难以实现学校之间的公平;政府信息的不足也制约着实施教育券制度在增进教育对象公平方面的作用;我国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券制度在政府间实现公平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育券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必须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思路。鉴于中美国情的差别,首先要对教育券制度在目前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一准确定位,其次要为全面推行教育券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摘自《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07.12.85~87

      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

      卢现祥/唐静芳/罗小芳

      “应试教育”是学者们针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弊端提出来的,是对我国所特有的极端化教育现象的一种指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教育是中国科举制的一种延续,它的最大危害是泯灭了一个民族的创造性。作者认为,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传统文化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产物,政府过多地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和管制是应试教育存在的根本原因。

      作者认为,当前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有其历史客观原因:路径依赖惯性;意识形态滞后;利益集团阻碍;教育评价技术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素质教育的推行困难重重。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体制的变迁就必须改变固化现行体制的各种因素,对应试教育制度所依赖的路径进行配套制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淡化读书定终身的传统意识形态;发展民办教育,从增量入手带动应试体制的改革;推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等。

      摘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武汉),2007.6.5~12

      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

      林艳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亚文化,良好的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而消极的教师文化则阻碍着教师对外在革新的自我责任感,使教师对自身课堂或团体具有保护倾向,无形中阻碍着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功能的发挥。目前学校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文化病理现象,严重阻碍着学校的发展。所谓教师文化病理现象,是指起因于教师文化系统内外的异常因素,引起教师文化功能障碍,使教师组织偏离正常发展模式的一种失调状态。教师文化病理现象的主要表现为:相互隔离,各自为阵;机械操作,按部就班;主体缺失,放弃管理;丧失动力,迷失自我。

      作者认为,引发教师文化病理的深层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教师文化作为一种群体积累下来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免要带上很多消极导向;其次,教师职业特性所带来的封闭模式,使教师习惯于在各自领地上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少进行互相交流和合作;第三,学校管理注重外在任务,忽视人际关系。鉴于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严重危害着教师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学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教师文化病理的认识和控制,探讨矫治教师文化病理的对策,建构积极健康的教师文化。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沪),2007.12B.44~47

      人口素质与教育公平

      宋宝安

      人口素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口素质的基本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过低的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并制约着缩小城乡差别这一战略方针的顺利实现。

      从人口社会学看问题,实现教育公平,才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选择。为此,作者认为要科学分析和研究我国目前的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政府和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将对提高我国教育发展的质量,促进人口素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切实实行义务教育,创造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努力发展地域经济,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地区分配差距;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教育公平。

      摘自《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7.6.182~187

      

      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对策

      胡夏/张增田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个体价值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价值观教育。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言行不一,时常带着面具训导学习者;知性色彩浓厚、人文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困窘乏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有错位之弊;家庭与学校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未能拧成一股绳等,当前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基于这种状况,作者提出了相关对策:①转变教育者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学生的自我教育;②倡导走向人本与体验的价值观教育,适应个体心理成长的需要;③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最好摒弃强制“灌输”与说教的方式,借助体验教育、榜样激励、情景教学等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④加强家校协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建立起立体、开放的价值观教育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