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看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义相,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原文出处:
资本市场

内容提要:

全世界都面临着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货膨胀不是我国所特有的,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因此,通货膨胀的对策也就必须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在国际市场上寻找,而不能在经济如此国际化的环境中,关起门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通货膨胀是2008年宏观经济的最重要特征,反通货膨胀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关键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叫宏观调控政策。

      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宏观调控政策能够成功,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大多数人顺着宏观调控政策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主流观点都在维护和支持现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提前思考中国经济运行矛盾的演变,思考矛盾主要方面的转化,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宏观经济和宏观调控政策,多设想几种可能性,多一些可以参考的想法和方案。

      这不是为了批评,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只是提供一种在很多人看来合理性低一些,适用概率小一些的分析,供大家参考,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认真领会、分析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关于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主要成份。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的决定因素绝不是我们的国内需求,仅凭我们一个国家控制粮食需求是无法改变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从人为的角度来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自我国,而是来自那些从粮价上涨中获得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国家,仅凭我们一个国家控制粮食价格也是不可能遏制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有长远的思想准备,国际粮价的上涨恐怕不是短期的过渡性现象,因此也不是我们咬咬牙挺一挺就能够过去的。即使粮食价格的回落,也很可能只是短期的现象。不要寄希望于强制性的粮食限价政策躲过粮食价格上涨的高峰期,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会自然消失,那时候就可以回归正常的粮食价格政策。

      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乘机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缩小城乡和工农业的收入剪刀差,在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对于低收入阶层的补贴。这样更符合我国支持三农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历史趋势。

      关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

      原材料能源的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来自中国的直接需求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只是国际最终需求的中间需求。如果一味压制中国的国内需求,对于抑制国际性的通货膨胀的效果是有限的,不仅如此,还将给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让出更多的空间,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损害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涨价,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成本推动的产品价格的涨价压力。因此,从最为直接的层面上来说,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的。要是我们更进一步地分析来自中国的需求,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因为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增加的对于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最终的需求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国际市场。比如,据有关估计数据,我国出口的钢材,加上机电、家电等产品的钢铁含量,一共达到八千万至一亿吨。换句话说,虽然我们进口大量的铁矿石,但用来炼成八千万至一亿吨钢铁的铁矿石的真正需求来自国际市场。可以这样说,正是中国加工后出口的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缓解了全世界的通胀压力。但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和人民却承担了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

      钢铁如此,能源也如此。中国进口的石油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出口产品的消耗。这部分的需求最终并不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的消耗。

      至于中国国内的最终需求,一方面要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适当的对策应该是帮助和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这是需要投入和投资的,需要降低企业的负担,需要营造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的机制、政策和环境;另一方面从生活消耗来看,不能责怪中国老百姓生活消耗太高,我们的生活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得可怜的,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如果以牺牲经济增长、企业竞争力以及老百姓生活质量为代价降低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是损害国家利益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对通货膨胀的正确措施应当是从税收甚至直接的财政支出方面帮助企业更新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增加企业负担,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投入和投资。

      综上所述,农产品、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上涨,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这些价格的上涨就是成本的提高,成本的提高迫使他们的产品价格上涨。因此,应对目前通货膨胀的正确政策应该是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量消化输入性的成本膨胀,在此基础上,实在需要通过产品价格上涨化解成本提高的压力,产品价格该涨的也得涨;另一方面,要真正关注民生,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以及农民工的补贴力度,尽量避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反而下降的现象发生;落实支持三农的政策,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够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图1 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资本支出增速比较%

      

      

      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

      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但是,这方面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推出时机应当综合考虑和认真权衡。

      当前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特点,从如下两个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强化。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应当提高,劳动者应当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说劳动者应当得到他该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企业对于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承受能力大一些,但是,应该允许中西部地区循序渐进,并以此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运用的是“一刀切”,在使东部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的同时,没有促使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另外一类的成本上升对于企业状况和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社会负担增加了,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的税负实际上重了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可能都是应该的,但是在目前各个方面的成本都大大提高的时候,在天灾人祸不断的时候,能不能换一个时机给企业缓一缓的机会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