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矫正与政策工具选择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长生,王晶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改革

内容提要: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高投资和高出口拉动高增长,而消费严重不足。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由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造成。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又是依靠无限劳动力供给和极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快速资本积累和高速增长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必须针对需求模式、分配模式和生产模式三个层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进行系统的矫正,统筹协调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8 年 11 期

字号: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9.7%的实际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以来,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7年增长率高达11.9%;GDP总量2007年达到24.95万亿元,居世界第4位。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失衡。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靠的是高投资和高出口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比较低,过度储蓄现象不断加剧。2006年我国的储蓄率高达50.1%,而当年的消费率却只有49.9%①。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造成了当前经济出现过热和明显的通胀势头,也使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受到较严重制约。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扭转这种不平衡,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关于宏观经济失衡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一)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现状

      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现状是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同时存在,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消费不足、储蓄过高、投资过热(Woo,2006;刘树成,2007)。此外,还包括各省之间、城乡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以及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1]。还有学者主张从内部和外部的互动来观察宏观经济失衡,张曙光(2005)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两个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由此可见,我国的宏观经济失衡实质上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即低消费、高投资和高出口。

      (二)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成因

      对于消费过低,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归因于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社会保障不完善(施建淮等,2004);二是归因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Modigliani & Cao,2004);三是归因于收入分配不均(袁志刚等,2002)。

      对于投资过热,郭庆旺、贾俊雪(2006)将企业的投资冲动归因为地方政府强烈的引资动机。Tung(2007)指出资产市场过热导致投资扩张和投资集中。Kuijs认为我国企业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储蓄,这加剧了投资的顺周期效应。更具体地,魏明海、柳建华(2007)认为国企上市公司的低股利政策增加了企业储蓄,从而促进企业投资。此外还有文献从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角度分析过度投资。

      对于外部失衡的成因,一般认为出口导向的增长战略是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长期推行吸引FDI优惠政策的结果(余永定等,2005)。还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汇率制度加剧了外部失衡(Corden,2007)。

      近来的研究主张将我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对我国经济需求结构的失衡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张曙光、张斌(2007)认为贸易和投资的相互推动导致结构失衡,华民指出失衡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没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李扬、殷剑峰(2005)将研究的角度转向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刘伟、苏剑(2007)认为是总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所致,而Rajan(2006)则认为我国的金融中介绩效过低导致宏观经济失衡。[3]

      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需求结构(模式)取决于分配结构(模式)。但是绝大多数文献并未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低工资、高利润、高税收)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从而决定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因此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宏观经济失衡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分配模式又取决于生产模式。关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主要的观点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低价工业化增长模式、高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而实际上,正是我国这种高速增长的生产模式和资本积累模式造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进而导致需求结构的失衡。

      在此,主要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全面分析和阐述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并从需求模式、分配模式和生产模式这三个层次提出矫正失衡的若干建议。

      一、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

      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必须关注储蓄率、消费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等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一)我国储蓄率、消费率、投资率的变化趋势(1978~2006年)

      表1(见下页)给出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投资率和储蓄率过高,二是消费不足。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投资率和储蓄率过高。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储蓄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78~1992年储蓄率的上升幅度还比较小,储蓄率在35%左右波动。1992年以后储蓄率开始明显上升,在1993年首次超过40%,2000年以后,储蓄率每年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储蓄率高达50.1%,比2000年高出12.4个百分点。

      1978~200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总体而言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GDP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7%,这样的增长速度与我国的高投资率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是高度相关的,经济扩张时投资率明显较高,经济收缩时投资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率与储蓄率的变化趋势也几乎相同,投资率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上升的趋势更为明显,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6年的42.5%,增加了7.2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