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周期 (一)关于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经济周期,这是国内外经济界所公认的。我国经济中是否存在经济周期,是一个到目前尚有争议的问题。讨论这一问题,首先应该界定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内涵。一般的认识是:(1)经济周期,一般是指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波动。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萧条、复苏、繁荣、衰退。本项研究中,将按照这一概念来讨论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2)引起经济活动总水平波动的因素很多,例如人口、就业、资源开发、产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与国际经济联系模式的改变、经济体制的变革等。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活动的总水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这些因素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力度不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因此经济活动的总水平变化不是沿着一条固定斜率的直线平稳上升的,而是在波动中以曲线的形式不断向上的。每一次波动,就形成一个经济周期(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由于以上因素发生作用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例如康得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朱格拉周期(9~10年),基钦周期(3~4年)等。(3)从经济运行角度看,供求总量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周期运动。供求总量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虽然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有大小的区别,波动的时间有长短的区别,但波动是不可避免的。(4)一般地说,经济增长较快的时候,也是供求总量运动较为剧烈的时候,经济总量的不平衡表现得比较突出,经济的波动幅度也较大。例如日本在经济高增长期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最大达到8个百分点以上(GNP实际增长率),而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完成,经济平均增长率降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在2个百分点以内。当然,引起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大的因素还有体制的、经济机制的、人为的等其他原因。但以上原因只能影响波动幅度的大小,不能根本改变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不能改变供求总量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运动的一般规律。 (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情况及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波动。其中改革开放以前比较剧烈,改革开放以来则趋于平缓。这里选取GNP可比价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率(见表1)。 表1说明,1953~1996年我国经济增长一共经历了10个波动过程,分别为1954~1957年、1957~1962年、1962~1968年、1968~1972年、1972~1974年、1974~1976年、1976~1981年、1981~1986年、1986~1990年、1990~1996年。时间长度依次为4年、6年、7年、5年、3年、3年、5年、6年、5年、7年期间内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幅度(从最高点到谷底点)依次为49.6个百分点、51.7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20.4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7.8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期间内的年均增长率依次为7.6、—2.7、7.4、12.8、5.8、2.1、8、11、7.6、11.6。其中改革前有3次波动中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从这些情况看,我国经济波动幅度总的趋势是由大到小的,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分阶段看,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大,供求总量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有3次出现了负增长,生产水平绝对下降。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水平比较低,年均增长率为6%。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没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年均增长率提高到10.5%。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波动看,波动幅度是不断缩小的: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呈提高趋势:周期的长度不断增加。 综合对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和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波动,波动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经济较高增长的前提下,减小波动的幅度。 表11953~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 年份经济增长率年份经济增长率年份经济增长率 1953 14.01969 19.3 1985 13.5 1954 5.81970 23.3 19868.8 1955 6.419717.0 1987 11.6 1956 14.119722.9 1988 11.3 1957 4.519738.3 19894.1 1958 22.019741.1 19903.8 1959 8.219758.3 19919.2 1960 -1.41976 -2.7 1992 14.2 1961 -29.719777.8 1993 13.5 1962 -6.51978 12.3 1994 12.6 1963 10.719797.6 1995 10.5 1964 16.519807.8 19969.7 1965 16.919814.4 1966 17.019828.5 1967 -7.01983 10.2 1968 -7.51984 14.6 资料来源:1990、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1953~1978年为国民收入可比价增长率,1978~1996年为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率。 二、我国经济波动特点的成因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曲线表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了,而且是不断缩小的趋势。这样,我们要分析的是:为什么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很大;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缩小,并且越来越小。 经济运行的波动与供求总量的运动特点密切相关,分析经济运行波动的原因,必须考察供求总量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供给增长分析。包括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生产间的内在联系等。表现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反映了工业化的程度。(2)需求增长分析。主要是消费、投资、出口等最终需求增长的分析,重点是考察需求的决定和调控。同时要注意到在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需求的决定方式会影响到供给的增长,供给的增长情况也会约束需求的增长。供求总量的平衡和不平衡表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