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07)04-0001-05 教师领导定义是“不论职位或任命,教师对领导的行使。它的本质特征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性,重新分配权力和增强同僚互动”①。正如《明天的教师》所建议,教师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领袖角色有利于吸引人才加入和留在这一专业里,减轻教师的孤立,建立更好的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应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领袖教师对其专业群体的引领;二是每一位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只有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才能全面体现教师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本文将从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师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在中国大陆,教师领导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长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拔与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一直是教育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大陆,骨干教师是特指受到行政部门认可的,具有各种头衔的教师,如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名师等。有时,也专门有一种荣誉称号叫“骨干教师”。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研究与加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第29条规定“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中,援助地区的学校要为受援助地区的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某省《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长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的意见》(2004)也指出要“突出重点,倾斜农村”。重点抓好新课程培训者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和骨干校长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校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大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强烈的行政主导。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也呈现出一些相应的特征:精英化、等级制与工具性。在教师自主这第二个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也显得被迫多于自愿,被动多于主动,为了生存多于为了事业。 一、中国大陆教师领导的特征 中国大陆的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是行政主导的。教育行政部门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教师培训体系:职前有市/省级教育学院,负责职前与职后学历的满足,也兼有在职培训的功能。职后有各级的教研单位,以区教研室为主,开展常规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还有各级的教育科研单位,负责教师的科研工作。各级的教研与科研单位隶属于该级教育行政单位,是它们的二级业务部门。如区教研室是区教委的二级业务部门。除此之外,教师继续进修学校也完成了为小学教师补偿学历的历史使命,专门负责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还有,各级教育人事部门都要负责选拔与培训骨干教师的活动,如组织优质课比赛、评选名师、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当然,教师的职称评定也由区级以上的人事部门负责。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个独立的体系逐渐开放,与大学、甚至公司合作培训教师、进行教研与科研活动。 在这样一个比较集权的教育管理体系下,最能体现教师领导的也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由于许多教研活动都是在区这一层面进行,校际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因此,教学上出类拔萃的教师们有多种渠道与机会发挥他们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比如,区教研员的核心小组,区/市/省的优质课、研讨课,送教支教等等。从好的一方面看,骨干教师队伍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才干,激励带动这一专业群体,促进一线教师间的交流与分享。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骨干教师们率先学习、研究、使用新教材,是实验者、探索者、示范者,是专业上的领袖。从批判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这种选拔骨干,发挥其功能的策略带来不少弊端: 1.等级制 大陆的教师本来就在职称上有较多的层级。以中学为例,有中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每一级又有8~10档,每一档的收入都有差别。此外,由于应试的原因,各种学习与评选的机会也向高中教师倾斜,人为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间形成等级。骨干教师队伍也如此,由于受到行政主导,分出校级、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以学科带头人为例(以下简称学带),就有校学带、区学带、市学带。省级以上的有省骨干教师,省特级、省优秀青年教师等。评区学带必须是校学带,同理,市学带必须是区学带。而且各种荣誉相关联,为了评这个必须有那个,结果是各种荣誉像滚雪球一样高度集中到个别人身上。例如:某区的政策是,评区名师/市优青必须是区学带/区优青,而区学带/区优青必须首先是校学带/校优青。而所有评比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比赛要取得区级以上的一等奖。区学带须“多次在优质课竞赛和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区一等奖级以上奖励”,“主要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教科研成果取得区级以上科研成果奖”②。区优青“参加市、区举办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获得区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教学科研论文获得区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而一所学校有多少人能参加区里的比赛,又有多少人能得一等奖呢?一所中等水平的学校在区一级的比赛中一般只有2~3个名额,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学科都能有一名教师去参加比赛。而市里的比赛,一个学科在一个区里面也只有2~3个名额。我们所调查的某中学就好几年没人参加过市里的比赛了。由于各种评选名额有限,学校也往往把光环堆积在少数人身上,特别是区级以上的头衔,以期能推出个把名师。 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整个的教师队伍呈现出高度的等级制,普通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骨干教师队伍就形成了另外一个特点——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