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

作 者:

作者简介:
范树成(1956- ),男,河北辛集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管理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当代德育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无论是对于德育理论发展,还是对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当代德育模式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类德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4)07-0045-05

      当代,各国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和实施了许多德育模式。对这些德育模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根据具体的德育目标选择、运用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借鉴这些比较完整的德育模式,对于解决我国目前的一些所谓德育模式还很不完善,理论基础薄弱,操作步骤模糊的“准德育模式”问题将有很大意义。

      一、德育模式的分类

      (一)内容型德育模式和形式型德育模式

      这是根据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而划分的德育模式类型。

      1.内容型德育模式

      内容型德育模式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系统传授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知识和观点,对受教育者的品德施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影响。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系统掌握一定社会中主流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观点。此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对受教育者直接进行主流道德价值观的传授和强化。虽然内容型德育模式不一定必然导致灌输和死记硬背,但是与其他类型的德育模式相比,该类型的德育模式容易导致上述结果。内容型德育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传递-接受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是在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模式。在当代,尽管国内外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德育模式,传递-接受模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批评,但是这种模式仍程度不同地在各国教育过程中被应用着。该模式主要用于系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其基本的程序是:感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主要是通过书面、口头练习运用知识)-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德育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师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讲授将现成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则通过感知、理解、背诵、书面或口头练习等方法掌握和记忆知识,最后以考试(主要是书面考试)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因此,传递-接受模式是将一般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于德育过程的结果。这种模式的特点和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形成道德知识体系;对师资和教学条件要求较低,便于大多数教师采用。同时,传递-接受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忽视了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其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再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分析、处理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易于造成学生知行脱节。

      2.形式型德育模式

      形式型德育模式,关心品德的形式,轻视品德的内容,强调在德育过程中要突出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能力。当代西方德育模式多属此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等。

      形式型德育模式的特征有:1)反对将特定社会和特定集团的特殊准则和规范作为德育的内容,主张将所谓具有“普适性”的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作为德育的内容。形式型德育模式认为,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需要,较之某个党派、某一统治集团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更能经受人类理性的检验,对人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2)强调德育的形式而忽视甚至否定德育的具体内容,强调品德能力的培养。价值澄清模式认为“如何获得观念”比获得怎样的观念更重要。拉斯指出,对我们来说,关心一个人怎样获得节俭的观念要比他是否有节俭这个价值观更重要。哈明和西蒙也指出,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这样,这个学生就可获得最好的适合于他(或她)的环境的价值观。价值分析模式的代表人物威尔逊(wilson J.)认为德育过程中的这种方法论可以适用于广泛的情境,比具体的德育内容重要得多。所以,他指出,“我们主要的不是力图传授任何特定的内容,而是教他们一种熟练的方法”[1];3)反对道德灌输。形式型德育模式都反对道德灌输,把灌输看作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柯尔伯格(Kohlberg.L.)明确指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2]价值澄清模式也认为把那些预定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会扼杀德性的发展,因为它们缺乏人性所需要的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理性的观念。

      (二)主知型德育模式、主情型德育模式与主行型德育模式

      根据品德的三个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德育模式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把德育模式分为主知型德育模式、主情型德育模式和主行型德育模式三种类型。

      1.主知型德育模式

      主知型德育模式主张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道德概念,发展包括道德理解能力、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等在内的道德认知能力。该模式包括传递-接受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等。主知型德育模式由于其具体的主张不同,又分为以传授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知识为主的模式和以培养品德能力为主的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