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人性问题的教育学认识

      赵卫/何娟

      人性是由人的本性、知性和人性意识等因素构成的人的总体特性;人性又是人的自然人性向自觉人性不断进化、提升的过程,而教育便是实现人性的这种进化提升的一个重要机制。

      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人性问题,应注意把握如下三个重要环节:①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产物,教育对于人性具有定向、引导、控制和改变的积极作用。②传统观点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教育学看来,人性是变化的、发展的和可培养的。本性“难移”,只是表明本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表明其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对于本性中的天性力量,正确的做法是“不必移”;对于本性中的自发成分,不“强移”;而对于本性中的消极因素,也不宜“硬移”,只要坚持因势利导、矫正和完善 并举的措施,就不难达到对人性转化提升的目的。③造成问题学生“人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在以往经历中有可能受到的非人性的对待,而且也在于学校“人性养成”实践的薄弱乏力所致。从人性作为检验人的自身行为是否同社会相和谐这一尺度上说,培养学生自觉的人性意识、和谐的人性素养,无疑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自《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3.144~148

      反思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政策

      陆铭/蒋仕卿

      近年来,对于基础教育产业化的反思直接触及了如何看待基础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与教育的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在对教育产业化进行反思时,有一系列问题待进一步的思考:什么是基础教育的目标?基础教育的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方式?怎样的教育均等化是适度的?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人们对于上述问题的意见是矛盾而又混乱的。稀缺的教育资源应该得到有效利用,而教育财政的分权、学校间的竞争和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提高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与组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育券、奖学金和财政转移等机制向低收入人群和地区提供补贴,不仅有利于公平、也有利于效率。但过度地、不科学地追求公平,却可能损害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与追求公平的初衷相违背。

      因此,中国进行的教育市场化改革,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教育市场化和政府调控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轻言教育产业化为祸水,从而禁止教育产业化,无益于促进基础教育的机会公平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鉴于此,作者提出以下针对市场化方式的政策建议:①保证地方政府的公共教育投入,明确建立教育财政的独立预算;②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实施教育财政补贴,适度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差距;③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学校间的竞争;④设计合理的教育券制度,建立有效的奖学金制度,促进教育的机会公平。

      摘自《世界经济》(京),2007.5.44~51

      “教育致贫”的形成机制、原因和对策

      杨小敏

      对于教育,一直以来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其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育人功能,但随着改革开放,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逐渐凸显,并且以国家政策的姿态出现,但在期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摆脱贫困、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教育导致贫困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教育致贫”的机制就是低收入家庭将有限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或绝大部分分配给了家庭成员(子女)的教育,最大程度减少非教育支出,甚至通过变卖家产和举债等方式增加教育支出而陷入经济贫困。造成“教育致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和政府层面的原因,面对“教育致贫”,我们要倡导符合现实国情的现代教育观,消除“教育致贫”的观念因素,促进家庭(个人)合理地进行进行教育投资、消费;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有效就业,避免家庭“教育致贫”;保障教育经费足额投入与合理配置,建立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实行合理的成本分担;改革和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家庭因高额学费陷入经济贫困;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切实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摘自《复旦教育论坛》(沪),2007.3.36~40,48

      关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思考

        杨朝/孙金枝

      精英主义是发端于西方的一种政治思想,并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我国教育领域受其影响,在教育体制上精英教育之倾向愈演愈烈,严重违背教育公平原则,影响和削弱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领域中已经有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雏形。在现当代,重点学校的确立直接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精英主义教育取向,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开设实际上践行了精英主义理论。这种只为培养少数优秀人才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的特点是把教育的效率作为唯一的原则,而忽视了基础教育中的正义原则,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等级化。这种精英主义教育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进一步拉大教育发展的差距,导致政府的政策偏向,挫伤非重点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化,引发教育腐败的产生。

      针对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给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