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发展农村教育:历史使命与政策行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乐天,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张乐天(1952—),男,博士,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为此需要增强对农村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需要城市和社会各界丰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理解。深入落实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性政策,拓宽支持途径,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7)03-0082-05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事业的重大实践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正在展现新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文就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强支持农村教育的问题谈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看加强支持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新世纪初我国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也突出地表现为指导方针之“新”。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1] 国家提出这一方针是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基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而又着眼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作出的重大政策决定。

      之所以提出这一方针,是因为在过去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城市与农村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农业哺育着工业,农村支持着城市的状况。一种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我国既往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充分汲取农村资源,因而也在客观上是以抑制、降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利益为代价。“为了保证城市优先和便于向农村汲取资源,国家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阻隔着城乡的一体化,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走向二元社会结构。”[2] 5正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今日突出的“三农”问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正是“反哺”二字,形象地说明了长期以来农业对工业,农村对城市的哺育之恩。对于这种哺育之恩,现在到了应该回报和“反哺”的时候。这种回报与“反哺”的必要性绝不仅仅是因为工业和城市应该对农业和农村“知恩图报”,更重要的是因为农业和农村长期的“输血”而使得自身本可获得更好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肌体的良好发育与健康成长。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秉承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是这一重大的政策调整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区别于既往的新的历史阶段。新农村建设也正是在这一新的方针指引下开辟着新的航程。

      “反哺”与支持新农村建设是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的。其中,加强支持农村教育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既具有现实必要性,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这种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认识。

      1.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也突出地反映在教育发展方面。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又导致济发展不平衡,二者互为原因也互为结果。就城乡教育发展而言,其存在的不平衡已为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调查研究,纷纷指陈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之现状,揭示不平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差距的严重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的差距更大、更明显。”[3] 城乡教育差距又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教师水平、普及教育水平,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例如从生均教育经费看,“以2001年为例,我国城镇小学生均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3] 3-8再从教师水平看,尽管我国教师水平在总体上有较大提高,但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教师学历明显偏低,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城乡普及教育水平的差距,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城乡差距非常明显,而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则更为突出。“2000年,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与城市平均9.80年的水平相差近3年。”“2000年,全国3/4以上的文盲、半文盲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2.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7.7%,低于城市33个百分点;而大专以上学历仅有0.74%,低于城市几个百分点。”[4] 67

      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存在严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长期实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制度则是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从制度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实际上是一直采取优先扶持城市教育发展政策的结果。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发展在大量汲取农村资源之时,也包含着城市教育发展在大量汲取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设置的种种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与城镇,鲜有设置在农村。农村优质的教师资源在频频地向城市学校流动,其结果自然是壮大了城市教师队伍而弱化了农村教师队伍。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中国城市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农村教育资源的支持。这种反向的“支持”使农村教育本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产生着不良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