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20年是思想不断解放的20年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北京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勋,是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的。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认真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而使我国开始出现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局面,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一句话,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形势。

      在百业俱兴、百花齐放的艳阳天里,如果说教育事业不是受益最大、最多的事业的话,至少也是受益比较多的一项事业。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有史以来,教育从来没有被提高到今天这样被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教育也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发展与如此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大普及、大提高,一方面是流派分呈,百家争鸣,能不说教育的春天到来了吗?在这中间,思想路线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是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结果。教育改革的20年,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20年。

      首先,是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才有了一系列教育工作中的拨乱反正,使教育事业恢复了正常秩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其次,是从“左”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统治,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压制。乱扣帽子,乱贴政治标签,使教育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例如:对教育的属性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只讲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工具,不承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现象,通过培养人、发展人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种社会现象服务,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作为培养发展的对象是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人的潜能、人的发展规律,至今未被完全认识,这是世界上一门最奥秘的学问。直至一百多年前,人们才发现人的思想器官是大脑,而过去一直认为是心脏,这实在是一件可笑的“冤假错案”。我国的脑科学水平,可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花大力气去进行科学研究。又如:在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思想、理论、学派,尤其是西方的,一概扣上政治帽子而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加以借鉴与吸收,致使人的思想长期处于封闭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再如,一些在教育上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概念与工作内容,如个性问题,被曲解为个人主义;美育被戴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帽子,均遭到压制与批判。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由于她像母亲一样爱学生,1965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场批判“母爱”的运动,说是教师在用资产阶级感情毒害学生的心灵。

      这一些,都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才得到了纠正、平反,从而使教育思想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从中央到学校已形成网络,普及到一般教师,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第三,是从前苏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50年代,在“一边倒”政策的影响下,教育界采取全盘照搬的方法,把前苏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作为一切工作的楷模,把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奉为经典。在师生关系上只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工作中只讲“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不讲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只强调全面而不讲个性发展;强调教学大纲与教材是法律,不许地方和学校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变动……思想全被禁锢。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使大家跳出了这个思想的藩篱。

      第四,是从计划经济的思想模式与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全国高度集权、高度统一,反映在教育上也是如此。不顾我国地方之间差别之大与情况各异,十亿人民一本书,实行一纲(大纲)一本(课本);教育结构单一,模式单一。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实行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才实行权力下放,才着手进行中等教育的结构改革,使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极大发展,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是从创建于十六七世纪的传统教育模式及其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这种流行于全球的传统教育,完全是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特点是同步化、标准化,有利于大规模实施普及教育,对促进普及教育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缺点是难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压制个性的发展与潜能的开发,使一些有才华的学生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对即将面临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极为不利的。人类社会的竞争,在农业社会是以“力”取胜,工业社会是以“物”取胜,到了信息社会则是以“智”取胜。要知道并不是什么教育都可以兴国的。在信息时代,只有能充分开发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才能真正起兴国的作用,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所以全世界都在积极研究教育改革的方案,力争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充分开发每个人潜能的新教育。如果说,工业社会的教育,其特点是同步化、标准化,到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则是“个别化”、“多元化”。而信息技术则为这种新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可以说这是全世界或全人类面临的空前任务,但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不从传统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20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这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落后于实践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反映这些思想观念的教育体制、结构、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并且形成了不少新思想、新观念。例如:教育改革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积极为之服务的观念。在当前,就必须树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为即将来临的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服务的思想,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占极大比例,所以为经济社会服务还得联系地区实际,无论发展还是改革必须从地区的实际出发,不能再搞划一化、“一刀切”。20年来农村教育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施经、科、教统筹,实施燎原计划,出现了不少一所小学富了一个村、一个乡,一所中学富了一个县的例子。这就是由于我们树立了首先为当地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