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依据 1.资料来源与收集范围 笔者通过文献索引,即《报刊资料索引》(中国人民大学编)、《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中国国家书目》(北京图书馆编)、《全国总书目》(中华书局编)、中国期刊网等权威刊物和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并相互参照,收集到1985年至2004年关于教育政策的主要研究论文1109篇,著作57部。 在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本文将范围主要限定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教育政策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的研究;二是关于怎样制定理想的教育政策的研究;三是关于一项教育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研究;四是关于具体一项教育政策的研究。[1] 对于教育政策条文、教育政策描述性文章、新闻性教育政策评论及未公开发表的教育政策科研课题成果本文未作统计。 2.分类标准和方法 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本文对教育政策研究的论文类成果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统计: (1)从整体上将教育政策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类别, 前者是指对教育政策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偏重于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后者是指对教育政策实践层面的研究。 (2)为进一步对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本文从对教育有直接影响且比较容易理解的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教育政策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分为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行政体制政策研究和学校管理体制政策)、教育财政政策、教育人事政策、教育质量政策的研究。笔者认为这四种政策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可以解决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同时这四种政策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逻辑结构。[2] 为表述方便,本文将其命名为“教育政策内容研究领域”。 从教育政策所调整的对象角度,分为基础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成人)教育政策、民办(私立)教育政策、留学政策、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他们组成了教育政策最主要的层次和类别。为表述方便,本文将其命名为“教育政策对象研究领域”。 3.其他规定与说明 在进行分类统计时,本文还对以下情况作了规定和说明: (1)鉴于教育政策研究的分类有交叉与重复的可能性,本文在对论文进行归类时采取了按主题词划类的原则,以论文重点阐述的内容为划分依据。 (2)统计时将下列政策研究类别进行了合并归类:将社会力量办学政策研究归入民办(私立)教育,将教师教育研究归入教育人事政策研究,将“教育信息化及其政策取向”等不便归类的政策研究归入其相应类别的“其他”类。 (3)统计时本文将教育政策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基本政策研究的论文归人相应的领域一并统计,以使分析更加全面和完整。 (4)由于对国外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不便归类, 本文专门就我国学者对国外教育政策进行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单项统计,以求反映我国学者对国外教育政策的关注情况。 (5)分类后,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成果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二、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实践进程 1.总体发展情况 1985年以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走向深入,政府职能逐渐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教育政策研究。从历年学术成果的数据尤其是论文的发表数量来看,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体研究情况可谓欣欣向荣。表1 反映了1985~2004年间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学术成果的总体情况。在不同的教育政策研究领域,情况又是怎样呢?表2、表3和表4分别反映了这一阶段不同领域的情况。 表1 1985~2004年我国教育政策研究论文、论著数量统计表 单位:篇 年份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总计 论文 04921 920 16 20 17 20 26 34 52 41 60 92 119 145 187 213 1109 论著 0002002210022123411 14 11 57 表2 1985~2004年教育政策内容研究领域① 论文统计表 类型数量 百分比② 教育政策基础理论17615.9% 教育基本政策1039.3% 教育行政体制政策30627.6% 学校管理政策76 6.9% 教育财政政策20718.7% 教育质量政策85 7.7% 教育人事政策61 5.5% 其他教育政策95 8.6% 总计1109 100% ①本文各个表格中“教育政策内容研究领域”和“教育政策对象研究领域”的表述只是一个折衷的概念,是为了表述方便提出的,并不能完整表达这两个领域的全部内涵——笔者。②本文统计时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百分比保留一位尾数,因此产生0.1%的误差。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