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召开的有关教育与政治和经济及文化关系的座谈会,引起了对教育本质问题的重新思考。 教育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已经讨论的很清楚了。近几年又有人指出,教育仅仅是培养一个政治人或经济人并未完全实现教育的本质职能,教育应当是培养一个文化人,因而提出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的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即从教育是否是上层建筑到教育是否是生产力的讨论,再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即教育应具有文化性格,是否已全面的认识了教育的本质问题了呢?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其实还是在讨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除此而外,教育与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关系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与继承问题,是否也应列入了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范畴之内呢?下面仅就这些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在讲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首先要界定这里所讲的“经济”一词,是指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对教育是否是生产力的讨论,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谈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本身是否就是生产力?还可以继续讨论,但教育必须为发展生产力服务,这是毫无疑义的。教育不仅在历史上曾起过这个作用,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更是人所共见的,生产——科技——人才——教育进行着良性的循环。资本主义社会依靠教育来促进生产,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如此。在这方面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教育具有共性,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教育存在着相互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教育上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培养人的一定规格,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制约作用。如普及教育的年限,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科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与生产与科技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关系,而人们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从事生产活动,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反映在教育上,既要求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又要求教育为社会生活服务,所以把教育简单地说成是生产力是不够确切的。而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在教育的不同方面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在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起的制约作用要大些,而反映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等方面,主要又是生产关系在起着制约作用。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教育上的复杂反映情况是很鲜明的。 对于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持有依生产力或生产关系划分的不同观点,便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如持有以生产力为划分观点者,便把教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小生产水平下的古代教育(含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和大生产水平下的现代教育(含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而持有以生产关系为划分观点者,则根据社会发展的五种不同生产关系,把教育划分为五种不同社会的教育。前者着重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同属现代教育,具有可以相互学习的共性;而后者则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区别性,是属于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教育,有着鲜明的界限。如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划分教育的发展阶段,既可以说明在古代教育中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的异同,又可以说明在现代教育中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出发,对于未来教育的预测和设计,我们与西方未来学者也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观点。西方未来学者对于未来社会与教育的设计,主要是从生产与科技出发来预测和设计的,由此所提出的对于未来教育和未来人的模式,对于我们如何认识未来的社会和未来的人具有很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生产与科技革命的巨大历史作用是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的,但他们又总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观察和论述社会发展问题的。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观点来考察未来社会,它不只是生产力迅猛和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生产关系不断的改变和完善的社会。否则生产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还将会拉生产力发展的后腿,社会革命也将随之而来。所以未来的社会,不只是要进行生产与科技革命,还需有生产关系不断改变的社会改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观与西方未来学者的未来社会观的同与异。也只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观点出发,才能全面地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等问题。 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它们都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具有阶级斗争的任务,教育也不例外,因而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和在某种意义上视教育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论点是可以成立的。 经济是基础,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已如上述。但是作为经济基础集中表现的政治,也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有时比之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集中。恩格斯在给施米特的信中指出,经济发展对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支配作用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5页。)教育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也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指出的:“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dx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dx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 教育作为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同样受着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支配。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教育思想,就是这个时代占有统治地位的教育思想。也就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道理。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要利用他政治上的特权,利用国家政权和由国家所制订和颁布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各种教育法规来控制教育,包括受教育的机会,办教育的方向,学校的具体设施,教师的选择和人才选拔的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