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开展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各项改革中,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非常具有活力的方面。在基础教育发展对优质教师资源需要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使之更为切合基础教育对新型教师的需求,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教师培养: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整体改革(特别是高校的合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形成于清末民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重大改造的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沿用了近百年的“师范教育”这个概念逐渐为“教师教育”所取代,话语的变化所反映的是现实变革的巨大需要以及为这种变革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对教师职业属性的重新认识和讨论的开展,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形成,实行多年的由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构成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迅速为由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构成的二级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培养培训单独设立的教师教育体制正逐渐消失,部分高等院校对教师培养方式和模式的自发探索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构成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格局的逐步形成等。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正处于一百年以来空前的重大变革时期。 从整体上看,教师教育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宏观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与教师和教师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由实施教师培养培训的不同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教师教育体制,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的具体实施(内容、过程、方式等)。在这三个层面中,教师培养培训的具体实施是最为关键和基础性的。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实际上都是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外在保障条件而存在和发挥功能的。如国家有关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必须贯穿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落实;一切相关的标准如果不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标准本身就会失去意义;教师教育体制如果不能确保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这个体制就是无效的。因此,在本质上,不管教师教育制度整体如何改革,向什么方向改革,最终目的是教师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培养培训水平的提高。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效体现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效能上。这就赋予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改革以重要意义。尽管相对于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教师培养培训过程和模式是较为具体的事物,但它们却直接决定了教师教育整体改革的成效。因此,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审视教师培养培训领域中的改革(改革的动机、内容、举措和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为基础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优质的师资。 本文所说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是指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各种要素的整体组合。这些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培养的目标、教师培养的场所、教师培养的主体、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培养的主要环节,等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所有师范院校在培养同一层次的教师时,都采用相同的教学计划,而不考虑这些未来教师可能服务的学校之间的种种差异。面对教育资源分布格局不断调整的现状,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丰富的差异性,沿用多年的这种无差别的教师培养模式不但不能满足不同中小学对师资的不同需要,而且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如,教师培养长期以来主要是在师范院校中进行的,但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和高等师范院校自身的改革,“在哪里培养教师”这个过去不言自明的问题如今也成了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指部分综合大学开始介入教师培养工作,而且主要涉及师范院校内部的机制转换,即继续由各院系承担教师的培养,还是寻求建立一种新的、更适合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培养机制(例如高校教育院系的更为实质性的介入)。 二、“4+2”模式:探索中的个案 近10年来,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在内的若干所高校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新的需要,自发地开展了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改革传统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课程,探索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先后形成了“2+2”、“4+1”、“4+2”等多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沿袭多年的单一的教师培养模式,形成了立体的、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新格局。对这些个案的分析,将进一步引发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思考。 从1999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实施“4+X”(“4+0”即传统的四年制、“4+1”的双学位制、“4+2”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求通过选择和分流,改革单一的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规格上移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底,作为“4+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内容的“4+2”模式开始实际操作。2002年9月,第一批参加“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的40名学生(分别来自中文系和物理系)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第二批分别来自文理8个院系的60名学生进入教育学院学习。到现在为止,已有三个年级200名学生参加这项实验,并已有两届近100名学生毕业,其中80%的学生任教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珠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