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不是生产部门,学校不是生产单位,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所持的观点。这种观点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非常有害的后果。决策部门对教育的发展长期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比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产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教育部门不是生产部门的传统观念不无关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师法》和《教育法》的出台,特别是“科教兴国”口号的提出,表明决策部门已把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但是,勿庸讳言,这些作法仍然是遵循经济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这一思路的。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仍未解决教育部门的生产性质这一理论问题。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优先发展教育就始终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一俟经费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教育的优先地位就会被动摇,教育在事实上就会退居到比较次要的位置上。因此,解决教育部门的生产性问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可是,这里的“物质资料”,究竟是指什么?是仅指生活资料,还是指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总和?如果是指生活资料,那么上述原理就变成只有生活资料的生产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活资料生产的必要条件,没有生产资料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将无法进行。而且,这样狭隘地理解物质资料,也与经典作家的原意不符。马克思在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时,曾明确地把物质资料的生产划分为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但是,如果“物质资料”系指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总和,那又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的生产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因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条件或要素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劳动力或劳动者是生产生活资料的首要条件或要素,劳动力或劳动者的生产是否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以将上述原理中的“物质资料”理解为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总和就成问题。因为,既然首要生产条件或要素(劳动力或劳动者)的生产尚且不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次要的生产条件或要素(生产资料)的生产就更难说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上述命题就不全面,就应该修改成: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动力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总之,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把“物质资料”仅仅理解为生活资料,这样,上述命题实际上就变成只有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无法想象的;或者把“物质资料”理解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总和,这样,上述命题就变成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必须承认,劳动力或劳动者的生产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由是:既然已把作为次要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包括在社会生产的范畴之内,就不能把作为首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生产排除在社会生产的范畴之外。 这样论述问题是否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问题时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在绝对必需的限度内,只是把资本用来交换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化为可供资本重新剥削的劳动力。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即工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在工场、工厂以内或以外,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进行,都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正象擦洗机器,不论在劳动过程中或劳动过程的一定间歇进行,总是生产或再生产的一个要素一样。虽然工人实现自己的个人消费是为自己而不是资本家,但事情并不因此有任何变化。役畜的消费并不因为役畜自己享受食物而不成为生产过程的必要的要素。工人阶级的不断维持和再生产始终是再生产的条件。”“劳动力的再生产实际上是资本本身再生产的一个因素。”马克思的这些话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而说的,但其基本精神显然不只适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它对任何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适应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 既然劳动力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与劳动力的生产有关的活动就都是生产活动,与劳动力的生产有关的部门就都是生产部门。因为劳动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所以,劳动力的生产也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形成与发展。劳动力的生产不论是体力方面还是智力方面,固然与人的生理方面的成熟有关,但主要是靠教育与训练。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在原始社会,教育结合原始生产进行,教育与劳动力生产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子弟被剥夺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学校教育仅限于少数剥削阶级的子弟,学校教育与劳动力的生产是彼此脱节的。但学校教育并非教育的全部。教育除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些类型的教育,特别是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的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生产兴起以后,教育在劳动力生产中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科学技术成了主要的生产力,成了大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管理、经营现代化的生产需要知识,即使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于是,普及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培养管理现代化生产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就成为发展生产的基本条件。可见,物质的生产越发展,从事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也就越多、越复杂,教育在劳动力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中也逐步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存的局面。其中,高等教育,在一定限度内也包括中等教育,也逐渐专业化了。这种情况表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但物质资料的生产出现了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趋势,而且劳动力的生产也出现了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