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教育系统思想的建立为教育系统分析的实施提供了思想基础。系统分析方法已成为研究教育的重要工具。系统分析的关键在于建立成功的模型即图式模型和数学模型。另外,对教育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和对教育系统进行最优设计也成为教育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总之,采用系统分析,不仅深化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而且为科学地从全局解决教育领域的各类问题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系统分析是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综合地考察和协调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方法。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是教育本身诸方面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运动。因此,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考察教育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它的基本构造及运行机制,解决诸如教育投资、教育合理布局、学校德育、教师需求等牵涉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制定教育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人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对教育系统分析作了有益的尝试,但迄今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和理论。本文试就教育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与特点作初步探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教育系统分析的基础 建立教育系统思想是教育系统分析的基础。只有在教育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够实施有效的系统分析。 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因此它具有一切复杂、开放系统的共同特征,如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平衡性等。相应的教育系统思想的含义的要点就是整体观念、联系观念、有序观念和平衡观念。 整体观念强调从全局考察教育系统。教育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要素或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法与学法、学校管理与学生思想动态都是这样,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在教育系统中,如果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失控,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紊乱、无序。还有,教育系统的功能是以它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标准的,它是以教育的整体功能表现出来对社会的适应与否的,而不是以其要素的功能为衡量标准。正如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是其全部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运动的结果,而不是以某一教师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的。当然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可以依次分解为一些亚系统、子系统和各种大小因子。但是这种局部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有限的。例如,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必须从系统的整体来考虑教学措施,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途径的运用、个别施教等,而不只是在教法,更不是只在讲授上,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按照巴班斯基提出的思想,就是要采取最优化的措施体系,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还有,要使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要考虑什么教师同什么教师在一个班级配合(联结)最恰当,什么教师教什么年级的学生最合适,什么地区什么学校什么教师用什么教材最适宜,什么教学方法同什么课相配合最有效等。总之,只有使各个要素之间形成最优的联结,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整体功能。 联系观念强调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联系及教育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教育系统的种种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学校教育与教育环境,诸如家庭、社会环境等有着联系,学校教育与非教育环境诸如经济、人口等存在着联系,而教育环境与非教育环境又有联系,此外,学校教育、教育环境、非教育环境又都有着自身的内部联系。不考虑学校教育与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必然造成教育的顾此失彼。几十年来,由于我们没有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握学校教育,制定教育发展的战略,就教育论教育、不考虑教育与经济、人口、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占比例偏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对中、初级人才和合格劳动者的需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初中教育薄弱,严重阻碍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进程等诸多弊病。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决策者应有广阔的视野。对某事物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该事物本身,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搞清楚与学校教育直接或间接的有关联系。 有序观念强调教育系统的体系和规律。教育系统是由各个因子按严密的等级和层次有次序地构成的,各个因子在系统中有确定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系统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例如,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整个管理的运行都有一定的序列(见图1)。首先由国家或地方一级领导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然后由学校领导机构及其负责人员把由上一层次制定的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再由教师把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方案,为教学、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这是教育活动中由可能转向现实的实质性环节。它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四个层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前一层次对后一层次都有制约作用,后一层次的活动为前一层次提供反馈信息,每一层次的活动在现实中既同时展开,在性质上又逐级分化、特殊化、最终个体化。
图1 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及相互联系 平衡观念强调教育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协调性。教育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动态过程不能维持其动态平衡,则不能维持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教育系统的运动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称为教育者的输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作用称为受教育者的输入,对教育系统来讲,受教育者的输入无疑越高越好,但是要有受教育者的高输入,必须有教育者的高输出才能维持平衡。维持这平衡的首要条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差”,如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知识相等,那么这个教育过程将不能继续下去了。要维持平衡,必然是更换教育者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育者要充分估计到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和追求高水平的教学效果。总之只有维持系统的平衡,才能保证系统的运动,而实现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