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生活空间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发展性,也具有空间上的迁移性(情境性)。学校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反思性道德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智慧,为学生适应在熟悉与陌生、虚拟与现实的空间中穿行的现代生活做准备。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生活空间与个体道德发展的空间迁移性

      近年来,生活德育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贯彻于新的德育课程标准之中。我们知道,之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是知识化、学科化的教育思维,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隔离,认为当前的道德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就是说现在的一些品德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或生活有用,或者可能有用。这种知识化、学科化的道德教育的问题就是,学生现在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道德价值取向与学校道德教育不具有一致性,甚至相互矛盾,而且课堂上要求的一些价值和美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德育向日常生活的回归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个进步。

      但是,人们一旦把眼光转向学生的生活,却又产生了许多问题。学生在哪里生活?如果关注的是学生现在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那么学生以后在家庭和学校之外的生活又如何看待呢?这里存在一个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空间的迁移性。对于学校道德教育,常说的观点就是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这种观点隐含的意思是,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这个时间的链条展开。一般而言,这种时间性发展也许并不是必然伴随空间的转移。在传统社会,终其一生都未离开过自己所在的村庄,这是其活动的空间边界。但是,现代性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生活与别处、遥远的地方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现代的通讯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都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生活视野,昔日遥不可及的东西也成为近在咫尺的东西,成为个人体验的一部分。虽然在我们国家仍然是少数,但这已是现代性的必然后果。所以,现代人的一生可能都会走出自己所在的家乡,走向陌生的世界,或者他乡、远方的陌生人会走向我们。比如说,一个学生可能在熟人面前由于熟人的监督而遵循一些道德准则,这是因为在一个熟人监视的范围内,由于羞耻感、荣誉心理的驱动,但是在异地他乡,没有熟人监督的情况下可能违背这些同样的道德准则。同样,他可能在家乡的生活空间里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一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可能面对新的环境里的新的交往规则,这是特殊的道德价值或非道德价值。他可能面临价值冲突时做出新的选择。最初在家乡的家庭和学校里形成的道德准则也必然受到自己的怀疑、反思和批判,受到新的环境的冲击。自我反思、批判和选择的结果自然决定了自己的品格和准则。埃尔金德(David Elkind)认为,“道德行为是情境性的(situational)和发展性的(developmental)。一个儿童也许会在与他的培养的联系中道德地行为,但不会在与陌生人的联系中道德地行为。这种趋向不局限于儿童。……当我们在公共监督时比当我们没有在时我们所有人都趋于更加道德。……品格不是绝对的,它是既与发展有关,也与情境有关”[1]。个人生活空间的差异既是考验个体道德人格的标准,也是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学生的道德行为不仅具有发展性(在时间上),而且具有情境性,即空间迁移性,学生的品格或道德习惯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要同时关注道德发展的时间性和情境性(即空间迁移性),而不是只关注其中一个。学生在学校里与学校外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呢?学校外的家庭等熟人的环境与与公众场合等陌生人的环境里,他们的表现一样吗?这肯定有差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道德的人在各种组织和环境里都机械遵循统一的准则,但也反映了生活空间对个人道德行为的影响。其实,人们常说的“5+2=0”现象实际上已经揭示了生活空间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人们常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低,从空间而言,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的影响有效范围较小,最多只在学校的空间范围里奏效,而在社会和家庭的范围里没有影响效果。

      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重视儿童生活的空间拓展问题,考虑如何在学生的空间转换中展开,为他以后走出家庭、社区等熟悉的环境的道德交往作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时间意义上也是空间意义上的。在空间意义上的准备,不仅仅是一种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辅助,更应该是教会他们如何在生活空间的不断延伸拓展中把握自我、与人交往。因此,本文的主题就在于探讨现代社会里学生面临的生活空间的特性及其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关系,道德教育如何在学校的流动性和短暂性的情况下保持学生道德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

      二、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Ⅰ):熟悉与陌生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结合着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边界,上下左右,遥远邻近,都界定了个人生活的场所、位置,这就是对空间的体验和感觉。生活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自然的空间,也是一种社会关系。陌生与熟悉、虚拟与现实、疏远与亲密,就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质以及对生活空间的复杂体验和感觉。现代人的生活穿行于陌生与熟悉、虚拟与现实、疏远与亲密之间。对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生活空间,我们就从陌生与熟悉、虚拟与现实两个方面谈及。

      近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市场力量,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原来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感觉到了以前社会与现在社会的价值与情感的区别和冲突,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面貌的区别与冲突。例如,古人谓之人生三大喜事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可见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之幸。人生充满友情的生活是幸福的,像过去村庄里的生活,全村人犹如一个大家庭,邻里之间鸡犬相闻,互相窜门聊天。城市工业化以后生活方式改变了,人际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生活孤立而单调。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产生了变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