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一直是个很让人牵挂的话题。这次由陶东风先生所发起的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浪潮席卷全国,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师生之间,师兄弟之间,也丢掉了中国人那一团和气,针锋相对甚至面红耳赤地辩论起来。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争论常常始于误解而终于分歧,对于我们这些(暂时的)旁观者来说,能看到真正的分歧出现,同样是有收获的。本文无意参与到这场论争中去,而是希望能将这场论争的某些维度予以强调,以提出笔者认为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 不是文艺学问题,而是关于文艺学的问题 这一场论争,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文化研究论争的新阶段,或者说又一轮高潮。陶东风先生早年从事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后来转向知识分子研究,以《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一书声名鹊起,随后全力推动文艺学的“文化研究转向”,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文化研究转向”的子命题之一。据陶东风先生自己说,他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话题最早是在2000年一次会议上,后来曾写成论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发表在《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上。在这篇文章中,除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惹人注目的口号是“反本质主义”,正是后者引发了吉林大学盖生先生的严厉批评。(注:参见盖生:《置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的;和磊:《再谈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汤拥华:《告别与执守:有关文学理论的论争》,《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003年11月,陶东风、金元浦、王德胜等几位先生在当年第6期《文艺争鸣》上,发表了一组总题为“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生活论话题”的文章,同时刊发了陶东风先生就“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与几位研究生的谈话。同月,《文艺研究》杂志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联合召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学术讨论会并编发了有关文章(文章刊发于2004年第4期《文艺研究》)。由此,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迅速成为热点。最近的一个焦点事件是鲁枢元先生发表在《文艺争鸣》(2004年第3期)上的批评文章《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以及王德胜、陶东风先生对此批评的回应和鲁枢元先生对回应的对应。除此之外,在文艺学界近期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不少带有明显论争色彩的文章,反响强烈。 这场论争的一方,是以陶东风为核心的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几位先生,再加上一些校外盟友,核心成员不超过10名;而另一方,则几乎是整个文艺学界。这毫不奇怪,因为陶东风先生要改造文艺学,他是激进的改革派,这就必然会使一个无限的大多数成为他的论争对手。这看起来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论争,但就目前而言,双方堪称打了个平手。有理不在人多,真正交锋的是道理而不是人。“文化研究者”一方的主张是: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审美化了,审美也越来越日常生活化了,文艺学研究不能死守精英主义,眼睛只盯着文学艺术,而应该研究“日常生活的美学”,与文化研究汇到一处(如果不说转变为文化研究的话);“文艺研究者”一方的质疑则是:究竟是谁的生活审美化了?文化研究到底关心什么人?文艺学的边界真的被突破了吗?文学艺术的自律性真的消解了吗?文化研究是要研究大众文化还是向中产阶级献媚?文化研究切合中国语境吗?…… 很明显,这样的交锋已经超出了文艺学论争的“边界”,这些问题都不是在原有的文艺学框架内能够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有关文化研究的论争,非常接近于10年前那场有关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后者一个新的阶段。作这样的比附我认为并不牵强,熟悉陶东风先生思想、学术发展历程的人应该不难接受这一判断:陶东风先生一直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人文精神讨论。他那本著名的《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以他与王蒙的一个对话代序,这个对话正是以人文精神讨论为背景进行的;而这本书的附录,即陶东风先生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一文,则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陶东风先生是把文化研究视为知识分子行使批判职能的新途径的。所以我们说,虽然这场争论是以“文艺学转向”为题的,但这并不是某个文艺学问题,而是“关于文艺学”的问题。种种疑问最后汇成一个:中国的文化研究者到底想做什么? 什么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稍作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陶东风先生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题目的正面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2)消费方式,权力与身份认同;3)作为一种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媒介人;4)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这是陶东风先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一文所用的四个小标题)。(注:我这里假设大家已相当熟悉陶东风先生的具体论述。参见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新文化媒介人的兴起》(《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