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叙事作品中“视点”的意识形态层面

作 者:

作者简介:
谭君强(1945-),男,湖南双峰人,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云南大学中文系,云南 昆明 650091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视点决非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它与意识形态层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视点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意义与价值判断在作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确定着作品的价值意义以及读者对它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又由于叙述者的不同类型而变得错综复杂,本文对经由视点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层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不同类型的叙述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在叙事作品中,必定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故事的讲述人,即叙述者,将故事叙述出来。而在叙述的过程中,无论所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如何表现出来,都一定会经由一个特定的“视点”(point of view),也就是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一特定的观察点,叙述者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在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1905年,威特科姆(S.L.Whitcomb)在其《小说研究》一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叙述者,其观察点”的问题,他声称在这里所涉及到的是“语段或情节的统一大大地依赖于(叙述者)位置的清晰和稳定”(注:Norman Friedman,"Point of View in Fiction:The Development of A Critical Concept."The Theory of the Novel,Ed.Philip Stevick.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7.pp.114-115.)的问题。此后,卢伯克(P.Lubbock)在《小说技巧》中所说的话更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观察点问题,也就是在其中叙述者相对于故事所站的位置的关系问题所制约。”(注:Percy Lubbock.The Craft of Fiction.London:Jonathan Cape,1966,p.251.)

      人们逐渐注意到,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说”,与其所置身的某一“观察点”的“看”,二者既可以统一,也可以加以区分。原则上,一个人可以说出他或她所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做两件事:看与说。这时,“看”与“说”是一致的。但是,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人可以说出某一个特定的人物所看到的东西,以另一个特定人物的“视点”所见来进行讲述。因而,就叙事作品的叙述者而言,讲和看,既可以归于同一个媒介,也可以归于不同的主体。在这里,叙事分析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谁说?”——这是确认叙述本文的叙述者及其叙述声音的问题:“谁看?”——即谁的视点决定叙述本文的问题。热奈特据此区分了叙述(说)与聚焦(看),并由此区分了聚焦的诸种不同类型;米克·巴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叙述者与聚焦者。在巴尔看来,只有叙述者在讲述,即说出可以被称为叙述文的语言。而聚焦者则属于这一叙述者讲述的故事的层面。它属于经由感受的独特行动者、视点的秉持者所表现出来的给予素材的“着色”。(注:见[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0页。)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不论叙述者所说出的是他或她本身所看到的,还是说出经由其他人物的“视点”所聚焦的,在叙事作品中都一无例外地存在着通过一个或多个特定“视点”叙述者进行讲述的事实。

      “看”或者“聚焦”,尤其是后者,由于热奈特在阐述时选择了一个摄影与光学上的用语,并隐喻性地使用了“叙述投影”、“视点决定投影方向”(注:见[法]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6页。)等说法,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经由“看”或“聚焦”所涉及到的视点,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巧或形式层面的视觉问题,而与其他层面无涉。实际上,“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视觉的眼光,而这只是就强调观看的角度而言,它并不只含有视觉的意义;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感知、感受、体味所“看”或可能“看”到的东西,而这当中也可以包含价值与道德判断等更深层次的意义。由“看”所脱胎的“聚焦”同样如此。率先采用“聚焦”一词的热奈特,后来实际上也意识到“聚焦”并不只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纯视觉”的“看”的问题,而包含着更广泛的意义。比如,按他所说,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索多姆Ⅰ》中,透过马塞尔所聚焦的夏尔吕和朱尔安之间的那一幕的结尾,属于“听觉的聚焦”。因此,在提出“聚焦”这一看法11年之后,热奈特在1983年出版的《新叙事话语》(这是作者针对学界对他的《叙事话语》所提出的批评所作的回答以及补充与修正)中提到,他本人对这一用语惟一感到遗憾的是:“我运用了一个纯粹视觉的、因而过于狭隘的用语”。他认为,我们“显然可以用‘谁感知’(who perceives)这个涵盖更广的问题来取代‘谁看’的问题。”(注:Gérard Genette,Narrative Discourse Revisited.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6,p.64.)而巴尔在她对于“聚焦”的阐述中,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她指出,聚焦是“视觉”(即观察的人)和被看对象之间的联系,并这样对“聚焦”进行定义:“我将把所呈现出来的诸成分与视觉(通过这一视觉这些成分被呈现出来)之间的关系称为聚焦(focalization)。这样,聚焦就是视觉与被‘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而就“感知”而言,她认为,它是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的,诸如一个人对于感知客体的位置、光线、距离、先前的知识,对于客体的精神心理态度等,所有这些以及其他众多因素影响着一个人形成并传达给他人的图像。(注:[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