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改革舆论的十大流言

作 者:

作者简介:
佐藤学,日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引言

      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日本社会未来的问题。谁都在忧虑日本的教育现实,祈求某种改革,并在这种改革中寄托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对于教育改革期待什么、如何建言、如何参与改革,是同每一个人的生存方式、社会见解与伦理密切相关的。既然如此,那么,要把无数人的不同声音和见解归纳成一种改革方案,那是极其困难的。宁可说,在决定教育改革这样一种牵涉每一个人的将来与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的公共事业中,多样的声音和见解应当在保持其多样性之中相互碰撞,这种舆论的过程应当成为改革过程的逻辑来加以设计。

      近年来,凡是多少获得了成功的学校改革案例,都是扎根社区,教师、监护者和市民合作实践的民间改革运动。在这些细微改革的积蓄之中,孕育着未来学校的雏形。在过去20年间,本人每周走访几所中小学,一直在协助致力于变革课堂、变革学校、变革社会的教师们的工作。这些努力尽管是小小的、零星的挑战,但通过参与这些小小的挑战的经验,不能不使我们痛感到,围绕教育的辩论和教育改革的政策是如何扭曲了现实、加剧了混乱;又是如何脱离了来自儿童、教师和家长的声音。我们有必要超越绝望、软弱和愤懑,具体设计可供操作的教育改革。

      招致教育改革舆论混乱的原由之一,是由于大众舆论中的流言蜚语。多少流言捕风捉影,通过大众媒体闹得沸沸扬扬,流布四方,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识”。这些流言,既有基于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炮制的,也有出自大众朴素的意识派生出来的。尤其是这些流言由于经历反反复复地传播,即便提供了反驳的论据,也成为难以轻易撼动的强固的“常识”了。批判性地戳穿这些流言,排除偏见,实事求是地求得正确的认识,是构想改革方案所不可或缺的。例如,如下的十大“常识”都是毫无根据的流言,必须加以批判地探讨。

      流言一:日本儿童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奔命

      第一个流言,“日本儿童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奔命”。这是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和教育课程审议会咨询报告作为前提,近年来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政策所立足的“常识”。支持这个“常识”的调查结果找不到一个,而颠覆这个“常识”的调查结果却大量存在。被这个“常识”俘虏的人们,是把三十多年前自己童年时代投射到现今儿童的身上了,而面对近年来逃避学习的儿童的现实,却无动于衷。

      近年来关于校外学习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儿童的学习时间事实上已经大幅减少。根据日本总务厅进行的1994年度美国、韩国、日本7至15岁儿童生活时间的调查,比较校外学习时间,韩国的儿童在2小时以上3小时以下者占三分之二,美国的儿童在1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者占三分之二,而日本三分之二的儿童在30分钟以上1个小时以下。另据1993年度世界41个国家初中二年级为对象实施的第三届国际学业成就度调查,校外学习时间平均为一天3.0小时,日本平均为一天2.3小时。在可比的39个国家中居第31位。况且,这个调查结果2.3小时的数值,在我所搜集到的各都道府县的调查结果中是急遽下降的。现在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如同上述总务厅的调查,在30分钟以上1个小时以下范围内的分布是现今日本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态,可以说处于世界最低的水准。也许有人会反驳,日本的儿童不是上私塾吗?不,上述的数值是包括了私塾的时间在内的。私塾并不是所有儿童都上的,也不是每天都上的,所以一天平均为30分钟左右。日本的儿童在三十年前是以世界第一的学习时间而炫耀的,如今却不能不直面逃避学习的现状,惨不忍睹。

      综合若干教育调查的结果,现今儿童到了小学高年级开始,就一分为二:少数勤奋学习的儿童和多数拒绝学习的儿童。到初中三年级,校外平均学习时间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大多数儿童即便埋头读书,也是身不由己,木讷不动。

      针对日本儿童“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奔命”这一今日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立足点的流言,我们必须准确分析。我们要求儿童的,不是“宽松”,也不是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而是恢复学习的意涵和学习的快乐,使之从“勉强”转型为“学习”。

      流言二:教学内容过于繁难,跟不上学业的学生年年增加

      第二个流言,“教学内容过于繁难,跟不上学业的学生年年增加”。学习困难的儿童在增加确是事实。根据1998年文部省的调查,“跟得上”教学的儿童小学五年级为66%,初中二年级为44%,高中二年级为37%。不过,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年年增加。同以往的基础相比就一目了然。在过去三十年间,日本中小学的教学内容经过反复精选,水准持续地降低,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同一贯寻求深化教学内容水准的各国改革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尽管断然推行教育内容的精选和降低水准,可为什么跟不上教学的儿童还在增加呢?问题的本质是儿童的习得之所以发生困难,是因为教学内容的本质性事项随着其抽象程度的增加而被削减了。这样,具体的知识片断化,丧失了知识的关联性和结构,教材内容的组织向偏于死记硬背的方向变化。这种过失,在2002年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表现得更为变本加厉。按照新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小学、初中的教学内容断然“严选”掉三成,高中除了“保健体育”之外,全部必修学科都用“选修科目”来组织,这就加剧了教养的片断化和解体。

      日本学校的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就是过分庞杂,这是事实。从“广而浅”学习的课程转型为“少而深”学习的课程,是一项紧急的课题。不过,新学习指导要领在没有实现这种课程的原理性转换的情形下,剔除了三成的教学内容。但这种剔除法是有问题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主要用两种方法来“严选”教学内容。其一,把高级的学年和学校里反复出现的内容,从低级的学年和学校里削除;其二,把儿童习得困难的教材,从教学内容中削除。高级的学年和学校里反复出现的内容,倘是螺旋上升式的反复,乃是该学科的本质性内容,然而,新学习指导要领却把这种本质性的内容削除得一干二净。

      任何国家的课程都采用本质性内容反复出现的“螺旋型课程”。这是因为,在“累积型”课程中即便内容简单,儿童自身要以本质性的核心概念为中心去学习知识的关联与结构,那是困难的,容易偏向背诵主义的学习。新学习指导要领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水准,而且使得教学内容丧失魅力,自然会导致跟不上教学的儿童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