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十分丰硕,研究队伍日益庞大。但比较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今后的发展始终困扰着中国的比较教育学者,每次年会或研讨会总会把比较教育的身份问题、方法问题的讨论放在重要位置。如何摆脱比较教育学科所遇到的困境?我想是否可以另辟蹊径,打开一条新的出路。 一、比较教育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教育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有没有其他学科可以替代?许多学者都谈到,比较只是一种方法,其他学科也会使用这种方法,如教育经济学需要比较各国的教育投入、教育社会学需要比较各国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教育管理学需要比较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课程论要比较各国的课程,似乎比较教育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但是,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是其他学科所包含不进去的?例如教育制度的比较。比较教育的产生是从教育制度的比较开始的,然后发展到对各国教育制度产生的背景、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在仍然为比较教育学者所关注。当然也可以再建立一门教育制度学来替代比较教育的研究,但随着比较教育的发展,比较教育早已不再限于教育制度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扩展。如教育与国家发展的研究,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随着二次大战后民族国家的独立,教育和民族国家发展的研究就被比较教育学者所关注,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就是研究英国原殖民地国家教育的机构。8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国际教育的问题、全球教育问题,如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妇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等。比较教育研究的兴趣在增长,研究的领域在扩大,似乎不是要不要比较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把握比较教育研究的走向,把教育发展与国际形势和国家的发展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提高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只是一部分从事比较教育学科本身研究的学者提出来的。对于比较教育学科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过去我们曾经说过,与其说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似乎还没有其他学科能够占领它。因此比较教育学者应在国际比较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建设学科体系。 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别教育,把一个国家的教育研究透彻并非易事,而且要跟踪研究它的发展,充分掌握他们的教育信息。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不要说我们研究的国别太少太少,而且对这些少数国家的教育也还没有研究透彻,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二是国际组织对世界教育的评论和意见。当今国际组织都很关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儿童基金会等等经常发表报告。比较教育研究者需要关注这些报告,研究其对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影响。三是世界教育发展遇到的共同问题,如教育与国家发展、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国际教育、妇女教育、宗教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等,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在别的学科中也会涉及,但作为一个世界教育的整体问题,恐怕是别的学科难以承担的,需要比较教育学者来研究。 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走向 我这里只讲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因为外国比较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与我们不同。当然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研究动向,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国的利益。纯粹价值无涉的学科是没有的。即使是自然科学,探讨自然的奥秘,最终也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更不能脱离自身所存在的社会。中国比较教育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谋求中国教育的优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回顾中国比较教育发展的历程,是从研究六个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开始,然后到专题比较研究,再到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从宏观的制度研究到微观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无不与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国际比较教育界认为,比较借鉴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多元文化研究中,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中,总会把别国的教育经验融入到本土教育之中。回避借鉴,既无必要,也不明智。特别在我国,我国教育已有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但不能说已经建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向别人学习借鉴的地方。比较教育回避了借鉴,在我国就难以发展。当然,借鉴不是把别人的经验简单地搬来,而是要从比较中发现教育的规律或者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或者从比较研究中得到启发,通过本土化研究得出改善本国教育的政策。当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教育国际化是当代比较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和薛理银在《比较教育导论》一书中曾提出教育国际化的十大课题,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其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教育国际化与国家发展问题值得我们始终关注。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许多国际机构的出现,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等。这些国际组织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行为,也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国际化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探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 其次,人员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问题。在今天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中,教育将成为沟通国际理解,培养具有跨文化人才的重要渠道。国际化过程中的人员交流、互派学者和留学生、互相承认学历和学位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比较教育研究来解决。需要研究各国的人才策略,对外国教育和外国留学生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和实施的现状,以作为我国制定对外教育政策的依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外合作办学骤增,合理的政策会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的发展,并有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