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发展观引领下的教师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伊继东,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00); 刘六生,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人为本来建构教师教育新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对如何实现教师教育创新三个方面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了系统阐述;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做出了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构想。联系教育领域的发展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加快教师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工作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教师教育选择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模式及发展战略。[1]在教师教育中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教师的终生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目的,把教师教育看作一个系统,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建构教师教育新理念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民主的尊重,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最有效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究竟需要依靠什么样的素质应对未来。未来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格,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未来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还应树立教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终生发展的理念。教师教育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教师的发展,而且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素质除了显性的可以量化的构成之外,还有隐性的缄默的成分,这些同样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成败。[2][p.13]教师教育不可能教给所有教师一套现成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它只可能为教师的未来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很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中来实现。因此,教师教育应当以教育为己任,为更多的教师成长提供基本的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的氛围与环境、提供系统完备的学习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还应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仁爱思想在我们中华大地延续几千年,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养成了中华民族善良、忠信豪爽、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作为培养现代师资的教师教育,更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教师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高尚情操。只有教师拥有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我们民族的未来及未来的民众才可能拥有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我们的民族才能充满无限的希望。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全面是指教师教育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再生性,是科学教育观的重要体现。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师教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

      (一)全面发展教师教育,朝开放化、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教师教育开放化就是要求教师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指除了原有的高师院校可以培养师资外,其他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参与教师教育,且原有的高师院校自身也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不仅是师资培养机构和培养模式的转变,更是新时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培养的教师应达到专业化的水平,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日趋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必须增强教师教育专业意识,提高教师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专业性水平。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中过去相互隔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继续教育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前后相互联系、彼此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这就需要打破以往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培养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师资,其关键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化。

      (二)协调发展教师教育,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随着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必须从教师教育发展全面出发,统筹发挥政府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适应调节,教师教育机构自主办学,探索建立新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按照“优化公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鼓励联办”的发展思路,推进教师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探索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制度化的调节机制,开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主办学的发展新路。探索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内部管理体制,充分激活学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的高校领导决策机制、人事激励机制、资源流通机制、投资融资机制等。协调发展教师教育,还必须统筹教师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力。教师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远离经济科技,要在融入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教师教育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教师教育合作与交流,鼓励跨国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服务贸易,开拓对外教育服务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