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类型和规范:国内政治学研究的状况分析

——以近十年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中的论文为对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唐镖,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江西 南昌 330003) 郑传贵,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社会学博士。(江西 南昌 330003)

原文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目前,政治学研究的主体队伍在高等院校,研究的领域以政治理论为主,多侧重于规范性研究。经验研究由于本身水准的制约,使之尚难以上升至本科学专业刊物的主流位置。值得重视的问题还在于:不管是经验研究,还是规范研究,其规范性程度均有待大力提高。相当部分论文既缺少必要的“文献评论”,也不作任何“文献引证”;既缺失“问题意识”,更不能提出自身的理论假设。不过,近年间《政治学》论文规范性程度的大步提升,或许既显示了主流专业学术刊物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也预示了本学科研究中业已出现的值得鼓舞和追求的努力。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7 期

字号:

      学科的建设与成长,离不开对自身历程进行经常性、有意识的总结和反思。总结有助于成长,反思能促进发展。对重建20余年来的当下中国政治学研究,应作怎样的评价?从抽象的层面看,这似是一个已有共识的、并无多大争论的问题。因为,翻检这些年来的有关评论,我们大都能看到“两点论”的评价:进步与成绩很大,但差距不小。我们在2001年所做的一项文献检索曾发现:这些评论大多缺乏细致而系统的数据依据,而仅仅满足于观感性分析或对少量论文的简单评论。由于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定量分析,人们有可能对这样的评论提出质疑。据此,通过对1995~2001年间《政治学研究》上论文的统计分析,我们曾撰文对国内政治学研究的一般状况、特别是经验研究的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1]该文在当年底国内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介绍后,引起同行的兴趣和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萧延中教授建议:为了更清晰地评论国内政治学研究的状况,还可与80年代《政治学研究》上的论文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编的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上的论文进行比较。

      2003年8月,笔者之一得到中山大学肖滨教授和《社会科学报》曾军先生“评论国内政治学研究状况”的邀请,在检索了国内政治学研究的最新反思性成果后才应允下来。再次检索的结果表明:在自身总结和反思方面,近两年来国内政治学界有了显著的进步。这集中地表现为两项重大成果:一为《中国政治学年鉴(2002)》首卷正式出版,二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年鉴》也开始正式出版,并推出了2001卷和2002卷。此两种年鉴集国内政治学界众人之力,对近20多年中国政治学和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步与经验,作了迄今最为全面、系统的总结。不过,两种年鉴的总结由于多是以“专题研究综述”方式或专题评述为主,涉及的主要是各专题的研究进展、主要观点和研究视角,且多是对进步与成就的肯定,而对研究的规范与方法、特别是缺陷与不足等问题的讨论,则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从宏观方面对学科研究进展的总体评估。因此,本文作为另一种视角的评论,尚有完成的必要。我们接受萧延中教授的部分建议:以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上的论文为样本,结合3年前对《政治学研究》上论文的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国内政治学的研究状况再行初评。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分析和把握国内政治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应当将尽量多的专业刊物论文和专业著作纳入分析对象。显然,笔者选择两刊作为分析样本,难辞“偷工减料”之嫌。我们作如此选择,主要是因为:就国内政治学界所发表的中文论文而言,《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学》虽未必能反映其全貌,但或许可以代表它的标准水平或最高水平。

      这里应当说明的是,两刊虽均为国内政治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但与《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综合性相比,《政治学》的定位更偏重于政治学理论方面,所转印的有关中国政治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后者可能与此种情况有关,即: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同时拥有《政治学》、《中国政治》、《公共行政》、《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论丛》、《国际政治》等刊物,在选文方面它们有一个相互分工的问题。比如,由于有《中国政治》,《政治学》所印国内政治实证研究方面的论文,理应比《政治学研究》要少;由于有《公共行政》,《政治学》在公共行政研究方面的论文,也可能比《政治学研究》少。显然,这并不表明学者们对国内政治、公共行政的研究少。也正因此,《政治学》与《政治学研究》之间的可比性会受到影响。如果说由《政治学研究》可以观照该学科研究的整体状况,那么,本文试图由《政治学》来观照本学科研究的整体状况,无疑是带有相当风险的。此外,我们还应当说明的是,本文仅是对全部论文作了初步的整体分析,尽管我们努力使自身结论立足于定量基础的纯学术目的明确,但评论意见却未必准确、恰当。当然,本文与其说是分析性和解释性的,更不如说是描述性的。文内的不足和缺失,诚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教正。

      为了保持研究的可比较性,本文的分析框架和指标设定,我们沿袭了2001年前作的设计。[2]依此,对1994年至2002年共9年间《政治学》上的768篇论文(剔除了笔谈、会议综述及翻译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并逐一录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相关的数据和结果。

      1、哪些人在做政治学研究

      表1显示,与《政治学研究》相比,来自高等院校的作者群,《政治学》高了6个百分点;而来自党校系统的作者却少了4个百分点。但两刊作者群的格局基本一致,高等院校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了政治学研究的主力军。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近20余年间,政治学研究已在高等院校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高等院校在学科的知识传播、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国内政治学研究的这种格局其实对国内政治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研究主题的分布状况

      从表2所列国内政治学研究中各主题的分布状况可见:两刊所发各主题论文的比例,除了在“比较政治”与“政治学方法论”领域大体相当外,其他“公共行政”领域所发论文的比例,《政治学》却低于《政治学研究》4个多百分点。

      表1:作者单位的分布状况

      《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