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4)02-0045-09 一句话概说 经典(Canon)乃经文之典,但常被人视为精品,即把“经”当作“精”字解。经典一词最初来自希腊字kanon,指用于度量的一根芦苇或棍子。后来它的意义延伸,用来表示尺度。公元1世纪基督教出现后,经典逐渐成为宗教术语。公元4世纪,它开始代表合法的经书、律法和典籍,特别与《圣经》新、旧约以及教会规章制度有关。 欧洲大学和文艺批评制度的诞生与经典密不可分。它从此进入文学、绘画、音乐等范畴。所有重要的专业著作,以及那些被大学纳入课程的精品教材都被称作经典。当然,它也可表示某个伟大作家的作品,如the Chaucer Canon,the Shakespeare Canon,等等。20世纪后半期,文学经典的入选与保留成为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议题。 假如经典只限于基督教认定的《圣经》入典卷书及其相关宗教内容,那么它就是个死话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它之所以有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被引伸运用于西方文学范畴,并在多元化的今天引起争议,成为文学界热中讨论的话题。所以我们谈及经典,先要追根溯源,从它的宗教背景说起,然后围绕有关文学经典的不同看法,看看它们各自的理论根据和影响。 大背景解说 经典的宗教意义 经典最早的词义是尺度,进入基督教范畴后产生了好几层含义。首先,它代表选取经书文本和作者的原则。以《希伯来圣经》(即《旧约》)为例,早期基督教必须按照自己的教义和传教宗旨,对原犹太经文进行筛选。《新约》同样也有许多当时自认与马太或保罗比肩的作者作品,比如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诺斯替教派作品,都未纳入今天的《新约》。 由教会权威认证、进入正典的过程,牵涉到《新约》及《旧约》各自包含的卷书,以及它们与次经、伪经的界定标准。比如,以斯帖补篇、但以理补遗3篇等,被各教派一致确定为次经,因此没有收入《圣经》。然而,在区别正经、次经和伪经时,各教派看法也不统一。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便对天主教已经认证的正经重新修正。他们比天主教更严格,把罗马天主教列为正经的11卷经文都定成伪经。众所周知,马丁·路德不承认天主教认定的《新约》希伯来书和启示录等卷的经典地位。总的来讲,决定《圣经》入典内容的权威,大多是从基督教宗旨来考虑文本价值,以便严格区别什么是正统教义,什么是异端邪说。为此他们很少考虑文本流行程度和文字质量等因素。 其次,经典还指教会的文件、律法和教令。基督教历史上,自罗马天主教会召开著名的特伦腾大公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1545-1547)之后,经典一词也开始代表大公会议制定的文件。譬如,英王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会控制,迫使天主教会多次召集大主教会议商量对策。又譬如,面对路德教派的挑战,天主教内部形成一支反改革力量,斗争越演越烈。教皇保罗三世1534年登基后多次召开特伦腾大公会议,认真讨论天主教面临的危机,并对《圣经》入典目录、文本认证、《圣经》阐释等问题一一做出严格规定。会议法定内容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经典法”(Canon Law)的立法原则。因此,在罗马天主教廷,经典还指经典法,即全基督教大公会议制定的教会律法条款。经典法最终在1917年定稿的《经典法准则》(Codex juris canonici)里固定下来,它包括2414条,显示出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的演变及立法过程。 除去上述含义,教会官方在追认圣徒名单时,常用经典的动词canonize或由此派生的名词canonization,意为“列入圣品”。此外,经典也可以指人,即那些没有隐居在修道院里,而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教士,如奥古斯丁教团教士。这些隶属某个教堂或教会的神职人员,常被编成团组,负责教区事务,因而称为canons secular。 需要指出的是,《圣经》虽然经过上述教会权威会议的官方认定,但它的前身,即公元前的犹太教经文《希伯来圣经》并未经过类似基督教大会的权威处理。实际情况是,《希伯来圣经》的成典过程漫长复杂:它来自民间,世代传说,迭经修改。 当代圣经研究专家艾尔特教授在《经典与创新》一书中指出,《希伯来圣经》收编卷书的过程与基督教恰恰相反:它不仅没有宗教意识形态的森严壁垒,反而宽容大度,活泼变通,愿意接纳各种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艾尔特列举《希伯来圣经》中不拘一格的例子:“以斯帖记”根本不提上帝的历史故事;“约伯记”埋怨上帝任性、不公正;“雅歌”充满了歌颂年轻人恋情(包括婚外恋)的文字;《旧约·传道书》充满对人类追求和欲望的哲理思考。这些例子证明,《希伯来圣经》的经典化过程,掺杂有大量非宗教因素。艾尔特认为,这些卷书之所以被纳入正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的优秀文学品质,以及它们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历史因素。(注:Robert Alter,Canon and Creativity:Modern Writing and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pp.21-30.)艾尔特教授可能过分强调《旧约》的文学性倾向,但他毕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即《圣经·旧约》与文学经典这两者的成典过程确有一定相似之处:首先,经书典籍也有文学性;其次,入典经书的选取,与世俗文学一样,也有文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