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终身道德学习

作 者:
班华 

作者简介:
班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人们对道德学习已有一定的研究,对终身教育则有更多的研究,但对道德教育重点向道德学习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对终身道德学习问题的研究甚少见。本文试阐明道德教育重点从“培养论”到“学习论”的转移、终身道德学习的意蕴,阐述终身道德学习的理论依据,论证终身道德学习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终身自我道德教育问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6 期

字号: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我们的道德教育如何应对?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终身教育重点转向强调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个体生命全程中所从事的各类学习活动,包括终身道德学习。本文是想说明道德教育重点转向终身道德学习以及终身道德学习的若干理论问题。

      道德教育从“培养论”到终身“学习论”的转换

      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已成为21世纪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罗尔斯在论“正义感”的形成时,指出情感的形成有“培养学说”和“道德学习论”两种。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本文所论的是终身道德学习,包括两层涵义,一是道德教育重点的转移,从强调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培养,转向强调引导、帮助学习者自己进行道德的学习和修养。二是强调道德学习的终身性;道德教育就是帮助学习者确立终身道德学习的理念、愿望、态度、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终身修养的习惯,以促进其终身的发展。

      强调“教育”转向“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强调终身道德学习符合教育发展世界性潮流。1968年赫钦斯著《学习社会》使用的是“学习”这个术语。上世纪60~70年代“终身教育”流行时,“终身学习”这一术语也同时出现于终身教育的著作中。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到1989年的“学会关心”都是表述为“学会”,而不是“教会”,这是否意味着重点在“学”,而不是“教”?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也都是强调“学会”,而不是“教会”。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从表述方式的推断来理解问题的,而是因为这种表述方式的背后蕴含着21世纪教育哲学精神,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终身学习”的呼声就越来越响;“终身学习”术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例如:

      1976年美国颁布《终身学习法》。

      1987年,日本制定的《教育改革推行大纲》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制”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1988年日本将“社会教育局”改名为“终身学习局”。1990年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

      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文件,多次出现“终身学习”的概念,指出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工具。

      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注: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12).)提出了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他们。”(注: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12).)

      1995年欧洲联盟的十几个国家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为推动终身学习,确定1966年为“欧洲终身学习年。”

      1996年欧洲25位部长、澳洲、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新西兰、美国的代表达成协议,将教育战略性模式改为《由教育转到学习》,以体现“终身学习”的精神。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成人终身学习宣言》向全世界呼吁,应激发、鼓励、引导及辅导成人去“主动终身学习”。

      1998年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更新的需要”;要求在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和学习体系。

      1999年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2年中共16大再次强调了“终身学习”问题,号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2年我国全国人大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一项议案提出制定《全民终身学习法》。同年我国台湾省颁布了《终身学习法》。

      “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是中共16大文件中关于教育的两个极为重要、极具深远意义的基本观念。“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并非遥远未来的事。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处于新的教育与学习的时空,处于教育与学习日趋终身化的过程,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城市已经启动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开始了学习型社区建设和学习型个人的造就。从全社会说,我们已经自觉地提倡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措施,都可以看作是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例如:高校招生取消年龄、婚否的限制;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高校自学考试制度的推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各地老年大学的开办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教育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终身性,也体现了终身教育转向终身学习的过程,表现在道德教育领域,是终身的道德学习。

      终身道德学习的意蕴

      道德教育“培养论”,通常或者大多理解为学校老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终身道德学习突破了年龄界限和学校教育界限。终身道德学习是对所有人而言的,包括年轻一代,也包括年长一代,即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年人,他们都是道德学习者。终身道德学习不限学校教育,它可以是有组织的、正规的继续教育形式,也可以是个体的、非正规的、非正式化的学习形式。道德学习的性质,它的个体性、自觉性,决定了它常常是非正式的学习,特别是成年人的道德学习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和锻炼,通过亲身经验改变其行为、价值观、人生观,其中包括隐性学习和主动自觉的学习修养。

相关文章: